央广网广州11月8日消息(记者夏燕)11月6日,由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的“脱贫奔康·粤来粤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落下帷幕。在5天时间里,央广网记者走进清远、河源、梅州、潮州、揭阳等5个地市,感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东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致富路、连心桥
提升村民幸福感
在河源市金光村,经过3年努力,一条名为“金光大道”于去年建成通车。在此之前,这条原名为“省道线”的道路还只是-条崎岖、狭窄的县乡公路,严重制约了沿线村庄的发展。
“金光大道”(央广网记者夏燕摄)
作为省定贫困村,金光村曾经有贫困户33户,贫困人口人,已于年全部脱贫。
“建房子的钱也是*府帮扶的,大概两万五,国家又补贴了四万元。”金光村脱贫户刘伟坤站这几年不仅新建两层小洋楼、规模达只的鸡鸭养殖基地,还组建了新家庭,实现“脱贫又脱单”。
路修好了,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据悉,金光村目前已建设了亩红肉蜜柚、亩南药种植两大种植产业、2万平方米的金光生态园,正在推动“印象金光”旅游项目,发展“村长伯伯”农村电商平台。
数据显示,金光村集体收入从年的3.4万元提升至年的35.5万元,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从年的6元提升至年的元。
“连心桥上*旗红,两岸乡亲喜气融。叠迹骑轮犹闹市,繁华绮景沐春风。”在金光村附近的龙塘村,一首《连心桥》广为传颂。
“连心桥”修建前后对比图。(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从桥到下面的河差不多有40米,我第一次上去整个人都抖,还刮着风,简直是飞夺泸定桥的体验。”河源市委组织部派驻龙塘村第一书记蔡陆宏回忆起他第一次来到这的场景。
“连心桥”曾是一条长约米的铁索吊桥,因年久失修被定为危桥,禁止通行,北岸的村民只能多绕6公里到对岸。为了修好这座桥,蔡陆宏前后跑了3个月,“我的车一开始是5万多公里,跑完3个月就是8万多公里。”
通过多方努力,龙塘村最终筹集到多万元建桥资金,新的“连心桥”于今年9月29日建成通行。
单丛茶、民宿村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从凤凰山脚出发,驱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一个半小时,就来到了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前这里一点都不值钱,荒山野岭没有路谁会来?”天池茶业董事长柯泽龙表示,这里自古以来都有茶叶,只是数量少。
而如今,站在海拔米的山上往下俯瞰,沿着山脉呈梯状种植了大量的单丛茶。
种植了大量茶树的凤凰山(央广网记者夏燕摄)
作为主产区,凤凰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量多万斤,年产值10亿元以上,有茶商家、茶企家,规模以上1家,年出口额约万元。
为提高茶农的技术和积极性,凤凰镇投入万元,扶持贫困户购买茶叶机械、工具、化肥;并组织他们参加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
“以前种茶一年收成很少,我只能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水坑村村民林金思告诉记者,“现在掌握了技术,每年采茶多斤,收入约10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凤凰镇不同,同样位于粤东的揭阳市火炬村,充分发掘自身的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火炬村是解放战争时期潮汕人民抗征队驻地,共有革命旧址7个。目前,已完成了红色研学基地、潮汕人民抗征队纪念馆等项目建设。
“我们正在申报县、市、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到既有旅游,又能传承红色文化。”揭阳市直属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何刚说。
离开大山,走进田野。漳北村依托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成为了梅州首个“共享住宿+旅游”产业扶贫示范村。
禾肚里民宿(央广网记者夏燕摄)
“漳北村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合,来看了第一次之后就一见钟情了。”漳北村禾肚里稻田民宿创始人郑春桃表示,民宿是在原有漳北公学旧校舍基础上升级改造建成的,直接带动18位农户就近就业,月增收2多元。
同时,禾肚里也与附近农户合作,出资打造共享民宿,收入共享。“国庆期间基本每天都有住户,我们提供场地,游客还可以自己烧烤。”漳北村卫生医疗站医生胡庆初说。
互联网+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这个骆姨坑鲜笋还是可以的,手快就有,手慢就没有啦!”走进“V村小舍”,清远市水西村*支部委员刘逢明正在直播。
年8月,刘逢明上任清远首批乡村新闻官,经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他的表现愈发熟练。
刘逢明正在直播(央广网记者夏燕摄)
如今,刘逢明的账号“水西初心农庄(明哥)”,粉丝数达24.8万,点播量超过万。“我希望每个乡村新闻官用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把我们清远的农产品分享到全国各地。”
同时,刘逢明还带领农民创业,发展“五位一体”蔬菜种植基地、五色水稻种植基地,组建初心农庄,打造特色景点和农业观光体验游。
数据显示,年,水西村产业营收约万元,带动村民劳资收入万元,村集体收入从年的0.5万元跃升至年的68万元,摘下了“问题村”的标签。
“有很多人看了我的直播,就来了我们水西村玩。”刘逢明表示,未来希望将水西村打造成一个3A风景区。
陂蓬村“法通机器人”(央广网记者夏燕摄)
在梅州市陂蓬村村委会,“法通机器人”正在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
“陂蓬村是省定贫困村,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矛盾纠纷较多,每年有近百宗矛盾纠纷,上诉告状也较多。”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焕新介绍。
“法通机器人”自年4月进驻陂蓬村以来,成为全国首创的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公共平台,目前调解了矛盾纠纷30多宗。
同时,在陂蓬村村委会大屏上,布局着“互联网+*建信息平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互联网+农村*务平台”等5个信息服务平台。
其中,村委会通过“互联网+农村*务平台”与在外乡贤紧密联系。自年起,陂蓬村专业培训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并联系外出乡贤,共同筹资购买新品种高价值的果苗。
截至目前,全村贫困户46户共计人已全部脱贫,脱贫率达%,同时还建立了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
“村民年收入从4千多元提高到2万多元,村集体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现在的40多万元。”陈焕新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