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潮州文化的整合与当代传播西部文明播报
TUhjnbcbe - 2023/11/3 20:35:00

——从《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出版发行说开去


  ▲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为潮州文化丛书的题签。


  备受瞩目的《潮州文化丛书》终于来了,来得正好。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潮州工艺美术、潮商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地方名人等方面,可谓荟萃众美、雅俗共赏。


  13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日报社承办的《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首发式暨“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十七期)《潮州文化的整合与当代传播》在潮州美术馆举行。本期邀请《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部分作者,以沙龙的形式,解读丛书系列作品,畅谈如何更好地推进潮州文化的研究和对外传播,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钟永宁(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出版社代表):


  集思想性、专业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我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对《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首发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从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来看这套丛书,我认为,与其他地方文化丛书相比,由潮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编纂的《潮州文化丛书》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这是一部集思想性、专业性、可读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潮州工艺美术、潮商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地方名人等方面,可谓荟萃众美,雅俗共赏。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推动潮州文化研究提供新平台,为展示潮州文化形象打开新窗口。


  《潮州文化丛书》的作者是各行各业的专家,既有理论研究的专业学者,也有从事该行业的实践者,他们以全新视角梳理潮州文化资源,具有一定思想性,也有专业水准。这套丛书搜集了有关潮州文化的精品力作,内容广泛引用历史材料,可谓“干货满满”,全方位梳理潮州文化的特色。令人欣喜的是,这套丛书不是单一的普及文献,也不是高大上的学术著作,作者们从叙事手法、语言表达上下足功夫,从里到外打磨精品,配发大量精彩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潮州文化博大精深,要怎么梳理传承?潮州人崇文重商,精致精细、包容多元、具有开拓精神,我认为,可在潮州文化特质上做好文章,比如从潮州歌册、潮州祠堂文化、侨批文化等找准小切口,凸显潮州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注重点面结合,比如潮派建筑可从“四点金”“下山虎”等方面深挖研究;围绕著名厨师、经典菜式等更细致深入地讲好潮州菜的故事,突出潮州文化中的“精致”特质,把精致特质、精品意识、精美追求融入其中。


  如何提升潮州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我建议打造潮州文化IP,以潮州文化为底色,用现代化手段讲述人物故事,比如拍摄电视剧、电影,用多媒体融合的方式讲好潮州故事;要扩大名人效应,邀请名人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文化建设项目,“大家写小品”,借力名人效应扩大潮州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潮州文化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现代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让群众充分感受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使得潮州文化有新生命力。


  陈韩曦(市*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饶宗颐传》作者):


  将“求真、求是、求正”的学术实践应用到潮州文化研究中


  饶宗颐作为一代宗师,国学泰斗,在8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不断推动潮州文化蓬勃发展,并将区域性的潮州文化研究提升到全国性的囯学层次之中。“饶学”是指饶宗颐教授汇通古今文化的学术和艺术综合体,饶学的根在潮州,其开出的花播芳于全世界。


  在青年时期,饶教授从乡邦文献入手,续编《潮州艺文志》,总纂《潮州志》,对潮州史地无所不涉,无所不考,其撰写的文章和著作填补潮州文化研究的许多空白。到香港后他借助域外学术交流,拓宽潮州文化的空间视野,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潮州的文化和价值。


  我认为,“饶学”与潮州文化有着历史上的内在逻辑,潮州文化成为“饶学”的基因,而“饶学”作为一种国际性学问,又赋予潮州文化新的内涵。若将饶学研究中的“求真、求是、求正”的学术实践应用到潮州文化研究中,对潮州文化的新发展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对提升潮州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潮州文化丛书》出版展示了一个研究的高标,推动潮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丛书彰显了潮州作为潮人故里、世界潮人精神家园的历史地位,对传承潮州历史、普及潮人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有益于增强文化记忆,绵延潮州文脉。丛书返本开新,繁荣文化,促进文明,功必绵久。


  如何借助《潮州文化丛书》推动潮州文化发展,我认为,首先,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推广点,组织潮籍学者同心协力加强潮州文化研究,共同探讨潮州传统文化。其次,深入实地考察学术问题。学会从“上下左右”找连带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调研等方法深入进行研究。再者,对潮州文化的研究要持之以恒并充满兴趣,广泛的兴趣使学术联系的层面多了,各个领域将互相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研究者出于志趣而无任何功利目的的心态,才能做成真正的大学问。


  最后,在学术上追求立足本土心智,也要放眼世界。做到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在学术研究上创新、创新、再创新。要有超强的自省精神,敢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要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曾丽洁(韩山师院潮州师范分院副教授、《广济桥建筑与文化研究》作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文化的内涵很大,可以说人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和非物质,衣食住行、民情风俗、生产技术、装饰艺术等都是文化。


  文化蕴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更不懂其中的内涵和价值。其实,人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时年八节、服饰、语言都蕴含着地方历史,蕴藏着人们的经济意识、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乃至审美理想,对它们开展研究能够揭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观赏价值,是潮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深入研究潮州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潮州的历史文化地位,提升潮州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为潮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促进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


  比如,广济桥已存在多年,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桥上参观,但是有些人并不知道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由谁组织修建,如何建造,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结构,甚至不知道这座桥除了方便潮州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有哪些交通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不懂它的*事价值。


  广济桥是一座浮梁结合的启闭式桥梁,为什么要采用浮梁结合结构?浮梁结合结构在这座桥的建设中有什么意义,对潮州古城、韩江两岸的安全有什么意义?广济桥独特的浮梁结合结构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如何、对后世桥梁建设有什么影响?广济桥启闭式结构对韩江水道交通有什么影响?对潮州和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面对这些疑问,我们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帮助我们解开这些谜底,进一步感受广济桥的文化魅力。因此,如果明白了广济桥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传播推介、更好地丰富发展广济桥文化。


  李炳炎(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潮州工艺美术(-)》作者):


  保护传统工艺的种子以“师带徒”传承技艺


  我们编纂《潮州工艺美术(-)》的目的在于,研究潮州工艺美术“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选择年作为起始点的原因,在于“同光中兴”时期,潮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据相关记载,兴建于年的从熙公祠,以及兴建于年的己略*公祠,建筑做工精细,有力印证了当时潮州工艺美术产业的辉煌。


  嘉庆《澄海县志》提到了当时潮州社会的特点,即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先辈们感恩知报,对工艺美术的追求可以说是尽善尽美。新成立后,我国实行公私合营,建立轻工业体系,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公司等。改革开放后,工艺美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如今工艺美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


  我们收集整理研究潮州工艺美术的目的在于保护传承。一直在说传承,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在我看来,首先,行业协会必须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切实保护好传统工艺的种子,让传统工艺技法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建立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来传承技艺。其次,推动潮州工艺美术创新性发展,提高潮州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不仅能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让潮州的工艺美术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传播海外,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许永强(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潮州菜》作者):


  解读潮州菜,将潮州饮食文化推向世界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饮食文化尤为突出。孙中山先生曾在《建国方略》中说:“我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从古代的山东孔府家宴、满汉全席,到现代的八大菜系,中华美食都非常有名。


  但是,饮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憾——没有前人归纳总结,后人缺乏对古代菜式的认知,难以传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厨师的社会地位低下,被归入“下九流”的职业。大多数厨师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对菜式进行总结编著;而一些文化人因担心被人瞧不起,也不愿意去接触厨师这个职业。


  我曾经是大学语文教师。我回到潮州工作后,发现潮州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潮州菜内涵丰富,有必要对其加以整合。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改行,转向从事潮州菜的研究。在4年的时间里,我访问了很多国内外的潮菜名家,查阅大量资料,最终编著了《潮州菜》。这本书不仅深受国内读者的青睐,还流传到新加坡等国家。可以说,潮州菜不仅是潮州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我为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作出了一些贡献,这令我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潮州菜》不是一本简单的菜谱,而是一本站在历史的角度解读潮州菜文化的书籍。这本书可以说是抛砖引玉,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潮州饮食文化的研究中,共同努力,将潮州饮食文化推向世界。


  李仲昕(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潮派建筑》作者):


  潮派建筑要在保护与活化中传承


  潮派建筑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活化潮派建筑,是加大潮州文化传播力度的重要手段。而加强对潮派建筑的专题研究,是做好活化工作的重要支撑。


  其实,我对潮派建筑并不算内行,切入这个课题研究的时候,没有选择营造技艺这个方向,而是选择了人文精神。我通过多种渠道查阅参考书目发现,透过人文精神的独特视角以观照建筑本体,反倒显得新鲜、独特。我希望通过《潮派建筑》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
  潮派建筑的建造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造理念,体现环境观。潮州人很讲究民居的通风、采光,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等,体现了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二是格局功用,体现宗法观,遵守长幼尊卑的礼法,例如家里的长者、子孙、佣人的住所分配都有讲究。三是装饰构件,体现德育观,将一些经典故事、潮语谐音文化等,通过书法匾额刻石、嵌瓷、石雕、木雕、贝灰塑及金漆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近年来,潮派建筑保护活化领域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画蛇添足的“加”法。如将古村落翻新刷白,对古民居的墙体进行“涂鸦”。二是磨灭包浆的“减”法。翻修时将建筑的老构件全面磨新或者替换成新构件,导致历史建筑失去了历史的印记。三是开发过程的“乘除”法。这是一个调侃的说法,其实就是借着开发建设的名义,趁此机会将历史建筑元素“一除了之”,这使得潮派建筑中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载体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估和保护。


  因此,我们要区分活化与利用的含义。利用,是注重追求经济价值。活化,有活而化之的意思,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等。潮派建筑通过活化,不仅可以创造出新的文旅产品,产生经济价值;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进行研究、传承、保育、研学,体验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产生更大的文化传播效应。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潮州文化的传播正处在一个好时机,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普及力度,引导更多人做好潮派建筑的保护、传承、活化、传播等工作。


  文化的力量


  邢映纯


  筹备这期沙龙时候,才知道《潮州文化丛书》的作者,此前彼此大都并不认识。


  而且他们多是“业余”的,有师范学校老师,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写作与他们的职业,甚至没有一丁点关系。


  正是丛书的出版,对潮州文化的共同热爱,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在广州办事处工作的陈韩曦先生,他的忙碌可想而知。我很好奇他如何在日常的忙碌中静心完成这部厚重的《饶宗颐传》写作,并得到饶公女儿饶清芬女士的写序?他说,跟随饶公多年,其求是求真求正精神激励着他,而作为潮州人,总觉得有责任把饶公这一中华文化坐标式人物的治学精神传承下去,把饶学发扬光大,“何况饶老本身就是潮州学、乡邦文化”倡导者。韩山师院潮师分院的曾丽洁老师用十多年时间完成《潮州广济桥建筑与文化研究》的写作,参加沙龙前一天晚上,身为班主任的她还在忙着新生入学有关事项。得知她是教中文的,我始终无法将其与桥梁建筑方面学识结合起来。潮州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又多是实务性的,史料极少,其成书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有些事,总得有人敢于迈出第一步吧?


  陈平原教授认为,潮州是一座活着的古城;王鲁湘先生也指出潮州文化的一大特色——如盐溶于水,融入潮州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有把根植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如盐溶于水的潮州文化提炼、整理、集纳,方可见其脉络,彰显其精神、特质。然而,串珠成链容易,把水中的盐挖掘提炼出来,该有多难?也正因此,一开始听说潮州拟出版《潮州文化丛书》时,就觉得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事。没想到,仅用一年时间,丛书第一辑竟以如此优雅从容的姿态,亮相了。业余作者的加盟甚至成为主力,正印证了潮州文化“深深扎根在民间”的特质。他们在书写潮州文化图景,自己也成为潮州文化的又一道有意思的风景。


  沙龙过程中,有一幅图景深深打动着我——主背景是饶公挥毫书写的照片,边上是广东省原省长卢瑞华为潮州文化丛书的题签,近景,是“潮智汇”文化沙龙的主讲嘉宾、丛书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热爱关心潮州文化的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热切的眼神、对文化不朽的情怀,以及几代人的接续传承努力!


  这,正是文化的力量,潮州文化的力量!


  想起饶公在《何以要建立潮州学——潮州学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的一段话:“凡此种种,具见潮州文化若干特殊现象,已不仅是地方性那样简单,事实上已是吾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环节与项目。”又想起他的另一句话:人在书在,书在人在。


  从此意义上看,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发行,无疑开了个好头,善莫大焉。


  詹妙蓉吴育杭


  摄影庄园

作者/来源:潮州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州文化的整合与当代传播西部文明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