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底村是千年古邑,潮阳的著名村庄,地处榕江南岸,已有多年的建村史。下底河道蜿蜒交错,古榕参天,绿荫环绕。穿行于村中,或丝弦绕耳,或鸟语花香。村中的古建筑风韵浓郁:灰墙林立,红瓦鳞次,气势恢宏。文武遗韵,环绕古寨。
下底村东、西、北三面被农田环绕,有河穿村而过,大小池塘散布村中,明清时期的老建筑主要集中在寨内及其北部。村内超过70%的建两座“驷马拖车”(*武贤提督府、*金福总兵府)和多座祠堂、佛教居士林、书斋旧址等。这些建筑承载着下底村的宗族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和先贤的爱国精神。“文武遗韵环绕古寨”概括了下底的文化特质。“文”指下底村的书斋教育文化,“武”指下底村两武将的精神。
下底村民俗为典型的潮汕民俗,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跟下底寨门相关的婚娶习俗、端午龙舟掠尾赛、夜间的祭祖活动等。民间艺术也丰富多样,潮州音乐、剪纸、猜灯谜等仍在以各种形式薪火相传。下底村也因此于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最具潮汕特色村落”。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平原,水网密布,自然环境优越,三大母亲河—韩江、榕江、练江穿流而过。下底村地处榕江中游南岸,水资源丰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26~°27′,北纬23°28′~23°29′,东西宽约1.6千米,南北长约19千米。
下底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末年下底一世祖*经德开创厦林*氏家族之时,当时下底为潮阳县辖地,受辖于潮州。经过几番变迁,今下底村为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管辖的一个行*村,南距关埠镇中心约5千米,东距汕头市区约50千米,西距潮阳高铁站约17千米,北距揭阳潮汕机场约24千米。
明隆庆《潮阳县志·潮阳县境内图叙》中曾如此描述古时的潮阳县县地地气卑湿,海气上蒸,四季长春,三冬无雪。岁之中,暑热过半。一日之间,气候不齐。有时怒涛夜号,断虹先现,则飓风大作,其小者俗称水荡。或久旱欲雨,久雨欲睛,则江海之滨,常有火柱见。下底村处于沿海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多阴雨,气温偏低;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如《投荒杂录》所记载:“岭南诸郡皆有飓风”;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寒露风较多。
下底村村域面积约3.2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0.6平方公里。土层深厚肥沃,以榕江冲积平原的冲积土沉积土、坡积土壤为主。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香蕉。下底村小溪绕村居,溪水流通榕江,又有逾10棵百年以上的参天榕树,初夏,火红凤凰花点缀于溪畔桥头,沿溪一派生机。在当今现代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下底村民意识到,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文化建设与生态平衡为代价,故很注重保护古建筑等文化遗产,重视村庄的绿化,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历史沿革、环境景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下底村都不失为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