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韩江评论
秦桥
日前,潮州市委书记何晓*与到访的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佩锦一行座谈时指出,当前潮州正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垃圾分类、环卫市场化、创文、创卫等工作,不断兜牢民生底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何晓*在带队调研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就强调,要紧紧围绕“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美丽”这一最大任务,深挖资源禀赋,对标一线城市,以文化为*,扬山水之美,高标准高水平高品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凝心聚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此后,“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这一理念和目标被何晓*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
那么,潮州如何来“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呢?
一
说潮州是中小城市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因为不管是从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来看,还是从经济规模、区域影响来看,潮州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小城市。
要“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首先要必须对“美”做一个定义,使之明晰化。换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美”。
对于潮州来说,到底何谓“美”?韩江的秀水长清、湘子桥的古朴典雅、广济楼的雄壮挺拔、牌坊街的底蕴丰富,以及深藏在古城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巧夺天工、精致无比,堪称“美的典范”。此外,那些粗料细作的潮州菜,氤氲工夫茶香中的悠然生活,也无疑是美的。
不过,以笔者之见,除了这些生活、人文、建筑和艺术之美,一座城市的美还必须有另外一些基本组成要素,如安全、有序、干净、便捷、舒适、智慧、特色、文明、精神和气质等。或者说,这些都应该被视为“美”的特征和要求,没有这些元素支撑,就是片面的、单薄的“美”,这样的“美”是不可续的。
拿安全来说,如果一座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肯定是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美的。安全是美的前提和基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有序和干净就更好理解了,一个杂乱无章、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灰尘笼罩的地方,是肯定与美搭不上边的,恰恰是美的反面。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创卫,潮州现在已经在创建过程中了。
再说便捷和舒适,假如一个地方出行没有公交车坐,逛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而不得,噪音时常萦绕在耳旁,外地人总是被排斥……缺少包容度和归属感,恐怕也是难以让人感觉到美的。
省里给潮州的定位是“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以笔者之见,“特色精品”也是“美”的重要内容,因此也可以说,“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实际上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这一定位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这一目标的延伸和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一般对城市的硬件建设提及较多,而对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等软件建设提及较少。城市的外在有形之美,固然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由一群人在干事创业中锻造出来的独有的精气神,也会迸发出一种让人动容的无形之美。
简单来说,“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的“美”,必然是包括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在内的“美”。
二
具体到潮州来说,可以在哪些方面打造“美”呢?毫无疑问,这也是要基于潮州的自然、历史、人文等禀赋和底蕴的。
以笔者之见,潮州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力气打造“美”:环境美、古城美、饮食美、文化美、工艺美、文明美、思想美、精神美、营商美、*务美,等等。
潮州山水之灵性、古城之底蕴、建筑之精巧,饮食之精细,文化之繁复,工艺之精美,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放眼神州大地,也所见不多。这些美,已经获得了世人认可,具有广泛的知名度,是潮州“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的扎实基础和丰富元素。
如潮州目前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就达17项,省级项目21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2人,省级传承人55人;市级非遗基地45个、省级基地26个、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品类多,分布广,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潮州这些纷繁复杂的“美”,犹如一颗颗珍珠,却隐蔽分散在了各个角落,难以让人一窥全貌,有些甚至连寻觅踪迹都颇为困难,本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无奈“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此外,自年启动“博物馆之城”创建工作以来,潮州市纳入“博物馆之城”系列馆的共有60座,涵盖各类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美术馆、民俗馆、非遗馆、名人故居等,相当于每5万潮州人就拥有1座博物馆。
与非遗项目类似,潮州的博物馆也分散在全市各地,有的甚至隐蔽在寻常巷陌里,即使是本地人,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得到,更别说外地人去鉴赏潮州的“博物之美”了。所以笔者认为,潮州的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些分散在各地的“美丽珍珠”串珠成链,系统全面地加以展现。换言之,潮州并不缺“美”,但是缺少对“美”的充分发掘、系统梳理和科学呈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打造“美的典范”还要十分注重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务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治生态。一般来说,除了事关发展大计,一个地方美誉度的高低也取决于营商环境和*务环境的好坏。营商美和*务美,是潮州“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的底板、底线和底色。
三
客观来说,潮州“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在硬件上还是存在不少短板和欠账的。
以笔者的观察,潮州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至少存在四大痛点:一是水浸问题严重,每逢降雨量稍大,不少街道必遭水浸,严重影响通行,甚至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隐患;二是停车难题待解,经过近两年的规划建设,停车难已经大为改善,但是在古城核心区,在车流人流密集的区域,停车难依然存在;三是拥堵问题凸显,坊间笑称潮州作为三线城市,却有着一线城市的拥堵,节假日拥堵更甚;四是城市建设粗放,规划不合理,有规不依时有发生,虽然坐拥靓丽山水,但是却没有建设出山水之城的疏朗、协调和诗意,反而不少地方显示出简单、粗暴和突兀。也正如有人调侃的,潮州虽然名为潮,却不潮流。
所以,潮州要“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以上四大痛点。
还有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是,潮州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精致、精细、精美著称,但时至今日仍然不是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不客气地说,潮州的“美”大多数隐匿在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里,隐藏在潮州菜师傅的刀下餐盘里。潮州虽然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乌龙茶之乡”等“三城三都三乡”城市品牌,但走在潮州大街上,却很难与其产生联想。另外一个现象是,正如大家所见,每个潮州人都很在乎小家的干净、美丽和舒适,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不管不顾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美没有走出斗室”的困境?城市方面,最直接的原因是外在辨识度高的标识性景观缺失,市民方面则是公德心的欠缺。所以笔者以为,一是在理念上,对潮州城市建设要有一些浪漫情怀和艺术追求;二是适当加大投入,在街头巷尾多放置些“三城三都三乡”的城市品牌标识;三是创卫创文工作的核心,要大力提升市民的公德意识,加强公德心培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美”是上层建筑,但绝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如果没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我们所说的“美”就极有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穷的不一定是不美的,但穷肯定会限制对“美”的投入和建设,何况建设“美”是必然有成本的。所以,潮州要“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的题中之义。
“美”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明确了“美”的定义,梳理出“美”的内容,清晰化“美”的路径之后,只要潮州人民具有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人人心中有“美”,事事为了“美”,处处展现“美”,干群同心,上下协力,潮州“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就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未来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