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的民国三十年,即年,揭阳榕城曾出版一本《潮州文化》刊物,属半月刊。本人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寻找资料时,无意中见到其中一本,是当年十一月一日出版,标明第一卷第一期,但该刊也只在省图书馆查到一期。由于该刊出版时属于战争环境,该刊具体出版期数较为模糊,情况仍需调查。现将刊物一些情况介绍。
该刊封面上,写着“教育部广东潮州战区教育工作队主办”,证明这是当年地方教育系统的下属刊物。该刊的最后,标明刊址在揭阳西门一中,主编是姚文辉,编委包括了杨树荣、谢礼智、吴公敢、萧遥天、朱名区、方永福、林燕生等。刊物定价是零售每册四角,全年一共九元五角,半年四元八角,三个月是二元四角,外埠加另邮费。
就当期内容看来,出现的有姚文辉《发刊词》、吴公敢《半月瞭望》、徐仲航译《拉铁摩尔论中国抗战》、萧遥天《揭阳的“三一”造产运动》、杨树荣《郭忠节之奇降清辨》、翁克康《揭阳肥料供需问题》、萧遥天《潮州感事诗》、江凌《日寇南进的跳板》、陈迩冬《旧诗新话》,甚至还有萧遥天作词、杨开林作曲的《古榕歌声》。
从刊物内容看来,执笔者很多和编委有关。
姚文辉是该刊主要负责人。他在《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本刊之宗旨乃三民主义立场,以宣扬中央抗建大计,提高战区文化。至于为何将刊物定名为“潮州文化”,姚文辉指出,目的是侧重于地方文化之研述。
然而,从该刊内容来看,倒不是专门探讨现在人们所研究的“潮州文化”。刊中大量文章倒是和当时国内外战争形势密切相关的。如吴公敢的《半月瞭望》,用大量篇幅叙述当时的战争情形,其中出现的内容有“湖北大捷之剖视”、“鄂西宜昌之战”、“清远克服与郑州沦陷”、“乌克兰泰半沦陷”、“莫斯科形势危殆”、“莫斯科会议结束”。这些内容,和当时国内、国际战争情况的重大进展是紧密相关的,当时国内正处于抗战极为惨烈的相持阶段。
拉铁摩尔是当时著名的外国顾问,对中国抗战问题多有论述。徐远航也用较多篇幅翻译他关于中国问题的议论。江凌《日寇南进的跳板》论述了泰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性,涉及英美两国的战争态度。本期的《潮州文化》上,还有二篇归入“掌故”类的文章:《关于二十一条的秘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物价》。《关于二十一条的秘闻》是对袁世凯时期日中关系的揭露,而一战时的物价也是和世界大战有关的。
翁克康《揭阳肥料供需问题》讲述了战争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萧遥天《揭阳的“三一”造产运动》这篇文章对了解民国时期潮汕地方的基层生产组织情况,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树荣《郭忠节之奇降清辨》,这篇文章是关于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名人郭之奇降清的议论。这二篇文章,也和历史上的战争有关。
还有陈迩冬《旧诗新话》是对当时的汉奸周作人东渡日本的议论。
萧遥天的《潮州感事诗》是关于战时潮汕地区惨况的一组叙事诗,读来慷慨激昂。当期的发表诗歌,还有萧遥天《辛巳逃亡题枕》、林燕生《感遇》,都是和战争有关的诗歌创作。
萧遥天制词、杨武林作曲的《古榕歌声》,在标题之下表明是“为揭阳青年歌咏训练班作”。歌词同样切合战争的环境,很有力量,如歌词这样写:“唱红牙晚风,喝铁板江东,莫任胡儿木屐踏祖国”;“喊起八千猛士发古榕,驰聘中原驱夷戎”;“榕江水淘淘,榕城歌洪洪”,等等。
从歌词内容和歌曲基调来看,这是鼓励潮汕战士为抵抗日*而作。所谓的“胡儿木屐”、“夷戎”都指当时的日本侵略者。
萧遥天(-年),又名萧公畏,号姜园,广东潮阳人。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岭东新文化运动,抗战胜利后,应著名汉学家饶宗颐之邀,任潮州修志馆编纂,主编《语言志》和《戏剧音乐志》。年去香港,年定居马来西亚槟城,从事教学和文艺创作,尤潜心研究潮州文化。六十年代为普及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创办《教与学月刊》。七十年代在东南亚各地举行书画展二十多次。著作有《潮州文化丛书》、《食风楼诗柞》、《冬虫夏草三部曲》,《热带散墨》、《中国人名的研究》和《萧遥天全集》。
颇有意思的是,尽管《潮州文化》的战争“火药味”十足,当期《潮州文化》还有一些广告,其中出现的有:位于揭阳新马路的揭阳书局;诊所在揭阳进贤门外、专治内外科各症的汪铭辉医师;位于揭阳考院前的一家洋服店和“上海南真兄弟鞋庄”。
位于榕城西门蔡家祠的广东省银行也在上面作广告,写着“国父手创,历史悠久”、“竭诚为同胞服务,手续简单,务令满意”,如此云云。甚至连岭东厂出品的“坦克牌火酒”和“金塔牌火酒”也在上面做广告。据笔者所知,从前的潮汕人习将酒精称为“火酒”。上面的二种“火酒”都标明是“国府注册”。
总之,虽然《潮州文化》不像讨论传统潮州文化的刊物,该刊对于研究抗战时期潮汕本地的一些情况,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值得研究者注意。
——本文作者陈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