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地处粤东,是广东的东大门,曾被称之为“省尾国角”,如今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渐补足,潮州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潮州目前的发展路径方式有什么不足?有哪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解决?潮州如何主动融入汕潮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区域竞争与合作新优势、新动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为潮州把脉开方,助力潮州提速发展。
《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各市要主动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对接,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推动形成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并特别提及:“建设贯通潮州到湛江并连通港澳的滨海旅游公路,推动滨海旅游业高品质发展,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将海湾、沙滩、海岛、渔村串联起来,打造蓝色旅游经济带。”
02:05潮州是一座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侨胞资源独特的城市。这座位于广东“东大门”的小城位于粤之东,与汕头、揭阳、梅州紧密相连。潮州距离广深等地三四百公里,距离厦门约公里,是珠三角与海峡西岸之间的纽带,也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不小的经济差距。
在这样的多重定位下,潮州的“融”字文章必然需要走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的融合发展之路,是多个圈层、多层次、多方面的融合。
明确所处位置,辐射半径内多层次连通
汕潮揭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提出已多年。目前,三市广播电视互相落地播出、通信同网同费、医保联网结算、医疗检查结果和病历互认等已见成效,潮汕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连通工程也在建设中。但是,几个城市总体水平仍然相近,无法形成引领性粤东区域中心城市,错位发展不明显,交通尚未完全对接,此外,作为经济一体化最为核心的产业一体化,这方面的融合还有待提高。
融合发展的格局和态势的含义包括经济、社会等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括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跨越人才和资金流通的障碍、产业实现优势互补等。
谈城市群融合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及区域半径。对于潮州这样的城市而言,首先要清晰能依托哪座城市作为都市圈辐射半径。
汕潮揭都在50公里半径内,是典型的都市区,而另一个都市圈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潮州处于“一核一带一区”的沿海经济带。所以于潮州而言,最重要的融合圈层应该是汕潮揭一体化的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东岸城市圈,特别是深圳这座大都市。
那么如何在这两个圈层内融合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连通。首先是基础设施的连通。融合,通勤就是最重要的标准,应当推动空港、高铁、城轨、地铁的有机衔接。目前而言,汕潮揭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不够。其次要加强产业连通,即努力实现产业溢出的承接。此外,还有文化、旅游、生活等方面的连通,潮州应发挥文化特色优势,强化连通优势。
承接好“溢出效应”法治化环境还需打造
此前,珠三角的长足发展对于粤东粤西粤北而言既有虹吸效应,也有溢出效应。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也必将如此。潮州如何避免虹吸效应,如何承接溢出效应?
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发展有规律可言,“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同时存在,大都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向都市圈内的周边城市产业溢出。如前分析所述,潮州已在这个都市圈内,所以要做好承接溢出的准备。潮州能否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溢出,营商环境、成本、配套是三大决定因素。
其中,营商环境非常关键。营商环境与“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紧密相关。他认为,在潮州乃至粤东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没有问题,国际化尚有欠缺,而法治化则需要着力打造。
同样民营经济活跃,潮州为何就没有演变成温州、泉州呢?城市若要有吸引力,这就要求*府必须有竞争力,要为企业家们提供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法治化环境等公共服务。其中,配套既包括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一个好的学校,医院就可能将高层次人才吸引过去了。而良好的法治环境,则是企业家们能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
当前,要素流动更为倚重于区域综合品质。从以往情况看,要素流动既依附于地区综合环境,也看重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要素尤其是人口人才的流动也开始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