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珠海中山合并汕头潮州揭阳合并官方答复来了
TUhjnbcbe - 2021/8/5 5:07:00
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病             https://m-mip.39.net/man/mipso_6172010.html
关于广东行*区划调整的话题,再次冲上了新闻热搜。据多家媒体报道:广东省发改委日前正式答复了唐冬生等委员提出“推动珠江西岸区划调整,探索推动珠海、中山合并为香山市;引导粤东粤西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群融合发展,中远期推动汕头、潮州、揭阳合并为潮汕市”的提案。广东省发改委回复称:

关于提案提出“推动珠江西岸区划调整,探索推动珠海、中山合并为香山市;引导粤东粤西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群融合发展,中远期推动汕头、潮州、揭阳合并为潮汕市”的内容,出发点是好的。

提案提出的支持珠江两岸协调发展、打造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内三角外三角共同发展等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将在相关工作推进中积极借鉴吸纳,进一步完善促进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国家“十四五”规划也要求“优化行*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但是,行*区划变更涉及面广,复杂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在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审慎稳妥实施。

《行*区划管理条例》规定行*区划变更“应当考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

多年来,国家对行*区划变更都是从严控制,十分审慎,尤其是涉及地级市的变更,更是慎之又慎。

广东省对行*区划调整工作极为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开展行*区划战略研究,先后报经国务院、省*府批准,对广东省行*区划实施了一系列变更。

这些变更,对优化广东省行*区划设置、完善行*区划体系,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广东省将加强行*区划战略研究和调研论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关于优化行*区划设置的决策部署,顺应发展的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适时做好完善和优化行*区划设置工作,使行*区划的设置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广东省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那么:这个答复到底意味着什么?广东的行*区划会调整吗?下面谈谈我的看法。广东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为1.26亿人,过去10年人口净增长万,在全国遥遥领先。如果计算上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实际管理人口—官方常住人口”的差额,广东实际生活人口可能在1.4亿到1.5亿左右,绝对的超级大省。广东陆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有2个副省级城市和19个地级市,平均每个地市面积只有平方公里,在全国看都是偏小的。比如广东的邻居福建,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9个地市(其中1个副省级城市),平均每个地市平方公里,是广东的1.61倍。再比如山东,将近16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16个地市(其中2个副省级),平均每个地市1万平方公里。另外一个人口大省河南,陆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17个地级市。广东行*区划之所以比较“细碎”,跟早期对外开放时的心态有关。比如深圳、珠海设立特区,都是一个县的面积,而且特区只占一小部分面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控制风险。到后来,“小行*区划”甚至成为广东的经验,在省内推广。比如中山和东莞,都是在年从县级市变成地级市的,此前分别被佛山和惠州管辖。由于中山和东莞都是一个县的面积,所以升格为地级市之后试点了“不设区”的行*体制。这样,广东就有了4个“由县升格而来的地级市”——深圳(后来升格为副省级城市)、珠海、东莞和中山。当时还有两个县级市准备升格,就是已经拿到了独立车牌字头的南海(粤Y)和顺德(粤X),后来“功败垂成”。广东“小行*区划”为什么没有“一条路走到黑”?因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多次在专栏里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大致在年之前,主要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个阶段的生产要素、市场都是高度市场化的,所以当时城市也呈现了市场化竞争格局,结果是沿海出现了很多明星地级市和特区,这些新兴的城市迅速超过了内地省会城市。比如深圳、厦门、佛山、东莞、中山、泉州、温州、烟台等。但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全面房改启动了。中国经济在世界工厂之外,多了一套发动机,这就是——房地产+大基建。而且后面这套发动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因为中国过去这些年城镇化严重滞后,城镇化的蛋糕巨大。再加上强*府、土地财*模式的成功建立,大量财富被集中到*府手里,迅速提升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当然,土地财*也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就是房价偏高。当“房地产+大基建”创造的财富压倒“制造业+出口”后,城市的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经济基础变了。“制造业+出口”,生产要素和市场都是市场配置的,参与全球大循环;而“房地产+大基建”,生产要素不外乎是——土地、资金和审批,这些都在*府手里。所以,高等级城市开始崛起,那些沉闷了多年的老直辖市、老省会城市爆发出了活力。因为掌握*策的人,当然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好。其结果,导致中国经济从高度倚重“外循环”变成高度倚重“内循环”,城市竞争格局也从“沿海明星地级市空前活跃的海权时代”转向了“老牌省会城市崛起的陆权时代”,高铁成网、产业向内地转移,成为这个变化重要推手。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就不是越小越好了,而是越大越好。所有的城市,都开始喜欢大。因为在*府主导经济的模式下,大了才有效率。城市太小,就会以邻为壑,规划上相互冲突。比如海南最近几年就多次强调,全省当做一个城市来运营。什么意思?就是要变大,打通规划。我为什么一直主张,中心城市管辖的陆地面积都要搞到1万平方公里以上?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模式变了。常有朋友反问我,说什么伦敦、东京、纽约不过多到多平方公里,而中国的城市必须大,大到上万平方公里?能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基本上不了解中国,虽然他们生活在中国数十年了。上图是中国46个主要城市的陆地面积。香港、澳门是特别行*区、独立关税区,司法制度跟内地不同,扩容很难了,只能填海或者搞共管区(比如横琴)。大城市里,面积最小、最应该扩容的无疑是深圳,深圳常住人口万人,实际管理人口多万,但面积不到平方公里,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超大城市。其他的核心城市,比如厦门、上海、南京、广州、郑州,甚至北京,都应该适度扩容。国家对于调整行*区划,一直采取紧约束。即便如此,年以来,还是先后允许合肥、成都、济南、长春等城市实现了“外延式扩容”,也就是管辖总面积增加。至于内涵式扩容,也就是把代管的县、县级市撤销变成区,也一直在缓慢推进。但在年3月,国家发改委有一个最新表态:未来5年超大城市要“瘦身健体”,慎重撤县设区。新冠肺炎引发了国家对城镇化战略的反思,对于中心城市过大、人口过密有所警惕,要求通过郊区化、多中心化来遏制。同时,大城市的“无底线抢人”,引发了中西部很多城市人口流失,未来将使经济变得更加不均衡。所以,合并做大城市的步伐放慢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并中山、珠海,或者合并潮州、汕头、揭阳,难度显然加大了。其实我个人认为,虽然广东地级市划分得比较细,但合并中山、珠海,或者合并潮汕揭,意义都不大,反而成为区内很多城市的利空。我们先看中山和珠海。中山陆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珠海陆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这两个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远远不如东莞,更别说深圳了。这两个城市的人气,可以用“淡”来形容。也就是说,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看,深圳、东莞更需要扩容,而中山和珠海根本不急。之所以有人建议合并中山和珠海,是因为珠江口西边缺少一个类似深圳的中心城市。但即便这两个城市合并,GDP也不过跟深圳南山区相当,仍然远远低于东莞和佛山。更何况:两市如果合并,由于珠海是特区,*治地位高,市*府势必放在珠海,这对于中山来说是利空,因为地级市的几套班子消失了。中山中心城区的经济和不动产价格,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潮汕揭也是同样的情况。这本来是一个文化区,当年分设3个地级市,被认为是重大利好。但由于经济一直不温不火,大家又开始盼着合并,甚至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其实副省级城市纯粹是*粱美梦,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多万人的省会城市,到今天都是普通地级市。中国GDP第六大城市苏州,人口超过万,到今天也是普通地级市,凭什么潮汕揭合并就要升格?这个显然是非常困难的。潮汕揭如果合并,总人口超过万,陆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规模也偏大了。而且如果合并,行*中心只能放在汕头,这对于揭阳和潮州的市区来说,是大利空。因为将从地级市中心城区变成普通城区,房价大概率会跌。行*区划调整,不是把“一堆土豆”变成“一袋土豆”,而是要能产生化学反应。一般来说,只有两个城市级别差距较大,经济量能悬殊的情况,合并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比如深圳如果合并惠州,北京合并廊坊北三县,上海合并舟山(或南通),都属于这种情况。大城市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小城市获得空前发展大机遇、足以抵消“撤市”或者“撤县”的损失。实力相当,或者差距不大的两个城市合并,一定会“有人受伤”的,而且可能“伤得很重”。还拿中山为例,如果深圳合并中山,就比中山和珠海合并情况要好很多,对中山只会有利好,不会有利空。治大国若烹小鲜,行*区划调整一定要非常慎重,尊重历史、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此外还有地名问题。中山和珠海如果真的合并,未来城市的名称千万不能叫“香山市”、“珠江市”,而只能叫珠海。因为珠海已经是重金打造的品牌了,不能轻易放弃,而去启用一个完全陌生的,或者废弃多年不用、且没有知名度的名称。比如还有人建议深圳和香港合并,叫“深港市”。这种合并当然是无稽之谈,只看这个新名称,就知道有些人的想法有多么不靠谱。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珠海中山合并汕头潮州揭阳合并官方答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