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湾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南部沿海,此地山环水绕,风景优美,多临海奇峰,以海湾东南方向的旗头山最为雄伟。柘林湾南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扼闽粤沿海航运之要道,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旗头山主峰.5米,其东南面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扼控浙闽台入粤的海上通道,西面是出入拓林湾的门户——小门,南面是航标岛——青屿,并与北面的下岱烟楼山互为犄角,战略位置十分显要。《东里志》载:“铜旗山,在下岱海滨,山下皆白沙,如旗带,故云,或以为岐山,又名白沙墩,万历三年,兵道金松涧新立望墩于此。今云旗头。
旗头山炮台位置图
宋末元初,张世杰、陆秀夫护驾南宋海上行朝躲避蒙元*队的追杀时,曾在这里驻扎停留。公元年到年底,南宋*队与蒙元*队在广东沿海展开激烈搏杀,导致广东沿海各港口严重受损。
公元年后,地处闽粤沿海的柘林港因有良好的泊地,能为从南洋来往于粤闽浙沿海的船舶提供避风及补充淡水、食物,因而得到较大的发展。
明初,为御倭防盗,明*在柘林湾天妃宫旁边建柘林水寨,驻官兵名,是广东沿海六大水师营寨之一。曹宗在《东里纪咏》中道出了拓林地势之险要:
百二山河下岱全,拓林戍旅自年年。金门潮涌咽喉地,月照旗头沙影妍。自嘉靖始,明朝海防废弛,由此引发一系列海疆危机。
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之乱发生,中日勘和贸易取消。后来,明*攻克浙东双屿港,又使得南澳岛成了中国沿海走私贸易的中心。倭寇、海盗也因此窜犯闽粤沿海,与南澳岛一水之隔的柘林再次成为海防*事重地。
郑若曾在《筹海图编》的《广东事宜》中云:“柘林乃南粤海道门户,踞三路(明代广东沿海防务分成三路:惠州、潮州二郡为东路;广州为中路;高州、雷州、廉州为西路)之上游,番舶自福趋广,悉由此入。”
嘉靖四十三年(年),因为朝廷欠饷,柘林寨水师千余官兵哗变。谭允传、卢君兆带领哗变官兵驾船扬帆西走,过虎门,北上袭击广州。后被明提督侍郎吴桂芳、总兵俞大猷、副总兵汤克宽、参将门崇文合兵击败。哗变官兵被生擒千余人,谭允传、卢君兆等被磔杀。此次平乱,俞大猷联合葡萄牙舰队作战,开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借师助剿”的先例。
嘉靖四十四年(年),戚继光、俞大猷率*从柘林港渡海,消灭盘踞在南澳岛的吴平海上集团。
嘉靖四十五年(年)明廷重置柘林寨,募民兵名,大小船45只,以指挥一人统领,建衙于天妃宫之东南。
万历元年(公元年)十一月,亦商亦盗的林凤进攻柘林,被明总兵胡守仁、殷正茂的击退。
万历三年(公元年),明廷在旗头山建墩台。
万历二十六年(公元年)四月,倭寇大舰10余艘进犯拓林,惠潮兵备道副使任可容以主力埋伏在旗头山下,擒杀此股倭寇。
公元年,满清入关。
公元年底,郑成功在南澳岛起兵抗清复明。在明郑与满清*事对峙三十多年的大背景下,潮州地方*局经历了郝尚久反清降清又反清、刘进忠反清又降清的插曲,柘林寨、旗头山烽火不断。
公元年,清廷在“拓林镇设游击1员,水师名,中*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
公元年四月,潮州总兵刘进忠响应三藩之乱,起兵反清。九月,清*沈瑞率部与援刘的郑经部将陈宠的*队在柘林湾停福铺交战,陈宠败回潮州。
公元年,清朝两广总督杨琳在旗头山顶建炮台,以贝灰沙夯筑而成,炮台长45米,宽24米,高4米,墙厚2米。营寨分三格,前为炮座,中为大厅,后有营房26间。前格炮座配有火炮8门,面向东南大海,每个炮位长2.5米,宽0.8米。建成后的旗头山炮台,与南澳岛的猎屿铳城南北相望,扼守闽粤航海要道,保护东南海疆的安全。
鸦片战争前夕,此炮台增兵到82名,配置前膛火炮增加到11门(其中斤3门,斤2门,斤3门,斤1门,斤1门,斤1门)。但是当时的国产红夷火炮对付西洋*舰已作用不大。
中法战争前夕,广东水师提督方耀曾在柘林港增建炮台,防御法国人入侵潮州。
年,解放*在旗头山设置炮兵阵地,预防台湾的国民**队反攻大陆。
年,旗头山炮台被潮州市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旗头山下被野蛮开挖的道路
上旗头山的道路几乎被挖断
从旗头山北望
旗头山顶只有一个水泥平台
从旗头山南眺大海
年,为寻访旗头山炮台,本人攀登饶平县柘林镇旗头山顶,山顶上是一个新砌的块石平台,没看到任何文物遗存。上山的道路几乎被挖断,周围的山上到处都在新竖风力发电装置。山下的海边也在移山填海,新建有潮州的深水港口、火力发电厂。青山已被开膛破肚,露出斑斑*土碎石,惨不忍睹。发展经济,就非得破坏环境?
旗头山脚下的海滩旗头山南边的青屿岛旗头山南边的海面寻找旗头山炮台的途中,还曾爬错了山头,上了旗头山西北面的虎头山,将错就错,游览了青峰寺。
从虎头山远眺东南方向的旗头山与南澳岛虎头山上的青峰寺青峰寺的山石从青峰寺远眺南澳岛后记:年的潮州之行,没看到旗头山炮台遗址,以为被毁了,实际上是没有找对地方。旗头山炮台遗址位于靠近山顶的一处密林处,自己没有发现。以下旗头山炮台遗址。
上图源自网络。下6图源自美篇网友“在水一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