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楚标
陈炯明是民国早期广东**的领袖人物,他的成败浮沉,他的生前死后,都与惠州有着不解之缘。
一、领导东江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在惠州的封建统治。
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陈炯明潜往香港九龙城南,继续进行反清活动,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在香港召集东江同志,准备在东江各地起义,并派曾国琼(陆丰)、邓伊臣、刘定叔(海丰)、赖仲壁、周锋、游克桢(紫金)、李子先、欧阳修(龙川与河源)、廖容、廖肃(连平与和平)、丘耀西、梁镜球、林虢、陈洁(博罗)分赴各地发动起义。陈炯明被推举为起义*总司令。11月1日,陈炯明与邓铿到淡水。当天,邓铿、马育航等集合当地民众百余人起义,攻占淡水警署。起义*扩大到多人。其时,严德明、陈经、丘耀西率师来会,起义*队伍发展到人。陈炯明将起义*编为大队,率师向惠州进发。11月9日,由于清巡营管带洪兆麟投诚,迫使驻守惠州的清陆路提督秦炳直献城投降。随后,海丰、陆丰、河源、龙川、紫金、连平、和平各县先后光复,并派起义队伍到惠城会合。陈炯明将起义民*与秦炳直降*进行整顿,改编为七个旅,分别任命严德明、洪兆麟、陈月桥、丘耀西、陈延、谢子瑜、*德明为旅长,陈自任为“循*”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见《汕尾市人物研究史料》第一册《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1册)“革命*遂入惠州城。惠州光复后,归善县改名惠阳。”(见《中国共产*东江地方史》)至此,满清王朝在惠州地区的反动统治宣告结束。
二、组织“讨袁”斗争,结束龙济光在东江一带的反动统治。
年7月,为反对袁世凯篡权叛国的罪行,*兴领导的“二次革命”先后在南方各省发生。18日,陈炯明宣布广东独立,并以广东大都督兼讨袁*总司令名义发布告。8月,南方各省讨袁*先后失败。5日,陈炯明乘法国炮船到香港,旋乘约克号赴新加坡。在南洋期间,陈炯明继续进行反袁活动。
年1月初,陈炯明等到惠州。6日,陈以广东都督兼讨逆共和*总司令的名义,在淡水誓师讨袁。东江各地纷纷响应。刘济权、*道强率部起义,先后攻占河源、龙川县城;陈成章率部战略博罗,*伯群、叶匡率部攻占淡水,林海山,*飞龙率部攻占马安。由于龙济光派兵增援惠州守*,讨逆共和*进攻惠州失利。此后,各地讨龙斗争仍继续不断。3月,西南各省宣布独立。陈炯明再次以讨逆共和*总司令名义发表讨袁檄文。广东各路讨龙武装遍及惠阳、博罗、河源等20个县市31处据点,群起响应。(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1册)
6月6日,袁世凯因尿*症病故。7月8日,陈炯明通令惠属各路民*,五日内到惠阳集合,然后向广州进发。形势急转直下。9月20日,广东省长朱庆澜任张天骥、洪兆麟为惠州*务善后总办、帮办,共同主持“讨逆共和*”的改编工作,将讨逆共和*编为省警卫*二十营,分驻东江各属,由洪兆麟、罗绍雄、熊略等人指挥。10月5日,龙济光在索取款额90万元之后,率部离开省城。惠州又归回革命*的管辖。
三、奉命挥师回粤,驱逐蹂躏惠州人民的桂系*阀。
年8月25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府。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此后四年多,**府实际上为桂系*阀陆荣廷、莫荣新所把持。他们拘杀元帅府卫兵,逼使孙中山离粤。他们“卖鸦片,抽苛捐,破官产,杀人民,毙记者,劫枪炮,掠银币……”
年6月29日,孙中山派廖仲恺、朱执信到漳州,要求援闽粤*总司令陈炯明挥师回粤,讨伐桂系。8月,陈炯明统率粤*攻占潮梅各县之后,向惠阳进*。9月7日,粤*攻占惠阳,围攻惠州。在争占飞鹅岭战斗中,粤桂两*多次激战,双发互有伤亡。陈炯明指挥粤*四面围困惠城,命令粤*15日前攻入惠城。惠城中桂*粮尽,守将马济料难解围,相机弃城,退守石龙。粤*9日攻占东门外山岭。16日,粤*完全占领飞鹅岭。至10月下旬,惠州十属皆为粤*所占领。(据说,现在飞鹅岭及御山郡后山上的雕堡,就是当年陈*占领时,从香港购来钢筋水泥所建)此后,惠州便成为陈炯明*队的一个“大本营”。
四、主*广东期间,关心惠州社会经济建设。
陈炯明一生勤俭,十分廉洁。他在主持广东**期间,革新吏治,惩除腐败,严肃*纪,禁止*博。他重视农林交通,积极振兴教育,为广东及惠州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他十分重视交通建设,早在年任广东咨议局议员时就提议建设惠潮铁路。辛亥革命后,他又和詹天佑、高绳文等人发起成立惠潮铁路有限公司,提出惠潮铁路自惠州博罗县属石湾筑至潮州饶平县属皇岗止,总长英里。认为“国计民生悉赖于此。”(年1月5日《申报》:《惠潮铁路公司成立》)年,陈任省长时拟统一全省铁路,并开筑樟惠公路、罗浮山公路等,年2月25日,他还以省长公署名义签发文件,批准添设罗浮公路局,28日,又在《广东公报》刊载《罗浮公路局组织简章》。(段云章、倪俊明《陈炯明集》下卷,中山大学出版社)他还主持协调劳资关系,并于同年3月22日以省署名义指令《公路收用土地章程之更正》,改善管理制度,赔偿因筑路而造成民众土地、财产、人员损失,加强路警建设,围剿路匪,减轻或免除水路交通税收,规定车价等,使铁路、公路、水运在非戒严时期,有一个安定环境。(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5册)他关心水利建设和林业。年3月,惠阳江防垂危。由于广东财*困难,陈着令惠阳保卫局绅张允升召集各乡绅商自行筹款修筑江防。至该堤应如何培筑,特令行治河处派员测勘妥核。翌年3月,陈以“粤省各属,每年春夏间,洪水发涨,地方受灾,所有各处围堤,前有被冲激损坏者,亟宜趁此春晴及时修筑,以免临时张皇。”特制定各种调查表,令各县长赶速调查围堤情况。年3月,*强、邓铿、熊略同游罗浮山,发现不少古木苍松被砍伐,于是联名条陈,陈下令派员保护罗浮山森林。(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1册)
陈炯明发迹于惠州,对惠州西湖情有独钟。年3月14日,陈炯明“目睹西湖名胜,多就颓废”,遂与汪兆铭、伍庭芳、林森共同发起募捐修理西湖。数日后,即3月20日,他又在倡议书中道:“自与二三同志讲议重修,亭之颓败者茸之,嘉植之摧残者补之,庶凡西湖重复旧观。惟区域既广,土木甚巨,非一二人之力所能任。”倡议“邦人君子”捐款修西湖,并送上捐册一本,惠州西湖图一张。同年5月中旬,陈又到惠州,他看到“附近居民,每不顾公益,以倾泥砖物等,倒泻湖边,以致淤塞,日频浅淀”,“极为惋惜”。于是,“饬杨县长着该区警察督促工人开浚。一时锄锹交加,全湖已澄清深漾。”(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5册)
由于与孙中山*见有分歧,陈辞去广东省长及粤*总司令职务,到惠州西湖百花洲居住。“室中挂惠州西湖地图一幅”。许多国民*要员和陈的部属拜访他,陈与他们谈话时,“则从勤俭与生产两事勉之”。他关心惠州工人的生活,谈话中“便顾念到工人苦况,说是现在的物价样样都贵,屋租也是加倍,那工人的生活,怎么得了呢?我看工人中最苦的还是煤炭工人,他们天天捱那煤炭的生活,连眼都盲了,实在是苦吧。他说至此便要下泪。”(同上书第5册)为了与家乡联系方便,他还架设了惠州至海丰的第一条电话线。
惠州人们对陈炯明有一种特殊的的感情,年4月,惠州人欲立陈炯明长生牌位,“顷查该牌位,昨以雕刻完毕,众以西湖百花洲为惠城名胜,地方雅洁,花木幽娴,好游之士所必至,宜将牌位安奉于此,既可表彰贤豪,作永远纪念,或足惹起后人观感,使西湖百花洲增添一度历史关系,诚一举数善,众均赞成,遂即安奉于此。”(年4月30日《广东群报》:《惠人表彰德泽永留纪念》)
年底,陈炯明兵败之后移居香港,起初租屋居住,后家景每况愈下,只好在跑马地毓秀街27号其弟寓所分其居住。
同年12月27日,陈炯明正式接受美洲“中国致公*”“总理”之职。成为该*创始人之一。
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中央本部成立,以“中国社会主义”为该*主张。又以“社会本位”、“伦理中心”及“共费目的”为中国社会主义之三大特质。主张改造新社会,复兴伦理及共同供给并共同消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与陈协商合作,陈以日本归还东三省为合作之条件。日本人没有正式答复陈的要求,协商合作事亦停止。(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1册)陈炯明在香港居住时,日夜读书,潜心著作。至年冬著有《中国统一刍议》、《法制生产》等书。陈“一面劳于著作,一面感于国伤,而又家贫无隔宿之粮,度日生活至苦,”以致患下严重的肠炎,于年9月22日夜12时不治而逝。弥留之至,其女问其家事,陈作半哭笑状,对其女曰:“吾家事无可语。”同人等问及国事,陈突呈兴奋状,张口连呼”共和,共和!”陈死时,“身外别无长物,惟大堆之书笈耳。”陈去世后,留下老母、妻子及三子五女,长子定夏17岁、次子定炎11岁、三子定炳9岁,长女宝瑶、次女壁瑶、三女瑞瑶、四女淑瑶、五女美瑶。(见香港《工商日报》,年9月23日)
陈炯明死后,其灵柩暂寄香港华东义庄。“陈炯明任广东省长的时候,便有在西湖息影而终的志愿,现在这个紫薇山,就是他当日想建‘医院’的基地所在。”(见香港《循环报》年4月4日)为能在紫薇山安葬陈炯明,年10月,广东司法界名人徐傅霖先生发出《陈竞存先生葬事募捐启》,发动社会各界捐助。蒋介石、汪精卫分别送赙金元、元。陈济棠除送赙金1元外,还同意每月津贴陈炯明的子女教育费元。
年农历三月初一(广东禁*日),陈炯明的灵柩由香港运至惠州,安葬于西湖紫薇山,其长子陈定夏(因病亡)同埋山上。其时,省、港双方共多人参加奠祭,其中有“西南*委”*季陆、云南代表但懋辛、第三*长李扬敬代表何家瑞。以及徐傅霖等名人*要。吴佩孚、尤烈、*绍雄、居正、陈真如、邹鲁、徐傅霖、钟秀南等名人为其写下挽联。(见《陈炯明与粤*研究史料》第6册)
如今,在惠州西湖紫薇山,陈炯明墓已得到新修,墓之一侧,还建有《陈炯明史料陈列馆》,成为西湖一处景点。时有游客前往祭吊参观。
作者单位:原惠州市委*史研究室
征文活动链接:“陈炯明印象”征文活动启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