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这几天潮州在媒体上火了一把,原因么大家都知道——自带顶级流量的大佬去了并且一顿猛夸。我瞥了一眼新闻画面,那是一条有几百年历史的老街,是潮州老城的核心地段,但显然最能代表潮州精髓之一的,是站在一边一位双手合十的阿姨——没错,她正在拜拜——就没潮州人不能拜的!广济门上的广济楼在中国南方,城墙保留比较完整的大城市很少,有千年历史的潮州老城算一个。以广济门为中心,方圆两千米范围内就有7个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即便你对那些古建筑里的雕梁画栋藻井飞檐不感兴趣,广济门外韩江上的广济桥总归是能震撼你的。广济桥有多美?这么说吧,小时候我心中那些架在云端、通往神仙府邸的桥就该是这样的。不过今天我不打算写这些地方。尽管我第一次去潮州的时候,老城尚且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自从前些年动车开通以后,潮州古城一直都是旅游热点,如今老大都推介了,何用我画蛇添足。我想写的是即便在潮州也少有人知更是少有人去拜访过的地方——丛熙公祠。广济桥丛熙公祠位于潮州城正南约六十里。若是过去,可以从潮州广济门外的韩江顺流而下,沿着下水头的河道,在潮安的东凤镇码头上岸,再向西过了十来里水网密布的道道埂埂,便到了彩塘镇上的金砂一村。丛熙公祠就在村里,被上百户人家围在中间。当然,现如今用不着这么麻烦,只要忍一忍被大货车压得支离破碎的道路和飞扬的灰尘,导航会直接送你到门口。一抬头就能看到祠堂大院的北门楣上写着“宜子孙”三个字。然而百多年的功夫,里面住的人早散了,倒是屋子自身的气派依旧满满当当。丛熙公陈旭年不是历史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肯定算个角儿,还是个狠角。年,年仅17岁的陈旭年一贫如洗,决意出洋谋生,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据说他模仿当年韩愈在潮州祭鳄鱼,放鞭炮、诵祭文、拜神仙,然后带领众多潮汕籍乡亲在柔佛的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一顿操作猛如虎,开山垦荒,还发现新锡矿。于此同时,和柔佛贵族阿布加拜了把兄弟顺便娶了人家的表妹,成了潮州人口中的“番驸马”。阿布加继任柔佛苏丹后随即将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陈旭年逐渐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封为“甲必丹”(华侨长),授予“资*”头衔。所以在丛熙公祠院子的南门楣上你可以看到“资*第”三个大字,但是如果你去中国史上找这个“资*”,是会一头雾水的。丛熙公祠坐东朝西,设有南北龙虎门,整个建筑群即是祠堂也是陈旭东家的府邸,属于较为典型的潮汕建筑样式——驷马拖车。如今保留较为完整的是中轴线上的祠堂,包括门口两只石狮子,大门、门厅、天井和两边回廊,以及居中的拜亭和前、后二进的后祠。门厅为石结构,拜亭和后祠均为歇山顶木石结构建筑。潮州木雕享誉海内外。丛熙公祠里的拜亭梁架上的麒麟飞凤宛若活物,仿佛随时会跳下来在你脚边与人嬉戏或者落在肩头与人亲昵;而寓意海清河晏的各种螃蟹大虾则因为过于活灵活性,以至于站在亭内抬头仰望的我忍不住垂涎三尺。不是我嘴馋,毕竟一想到美食,中国第一等讲究之地就是潮汕地区,所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条件反射不是?至于为何潮汕人对吃如此讲究,也许是因为接受了儒家的出世文化极力提倡光耀门楣的同时,也谨遵了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谆谆教诲之故吧。拜亭和后祠的柱子也很有特色,是花岗岩的,呈米*色,部分中间微鼓,多有瓜棱或梅花棱,虽然缺少了木柱的雍容,却有种坚不可摧之感,同时因为无须非常粗大即可承重,所以颇有秀美之态。当真叫人喜欢。其实此地距离大海不远,气候潮热,用石材替代木材再好不过。木雕虽然精美,但是丛熙公祠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石雕。这些蕴含着世间百态,包藏着天国神府珍禽异兽的石雕,其精细程度以及高超的镂空技巧,让人的感觉它们并不是工匠们“凿”成,而是用刀尖从石头中慢慢“剔”出来的。备受世人推崇的是门楼左右两块石雕方肚,一块称为“渔耕樵读”,另一个是“士农工商”。山水树木之间,人物穿插经营颇为得当,画面疏密有致,又不妨碍各自神采飞扬。农夫手中的牵牛绳上细纹如毛发,戏水孩童的红兜兜下小雀儿清晰可鉴,取自民间生活场景的这两幅石雕虽然都不到一米见方,却有一眼望不尽的妙趣横生。我因为喜欢大自然里的万物生,所以大门左右的两块以花鸟鱼虫为主题的石雕更得我心。你瞧,单单一个拐角就是一出大戏:白鹭站在荷塘里,荷叶下躲着一只青蛙,虽然不敢轻举妄动,却也紧盯着荷叶背部趴着的一只小甲虫而不肯离去。联想到陈旭东在南洋的发家史,也许它就是这只“富贵险中求“的“青蛙王子”。还有门上的苦瓜,上有草虫,触须又长又细,仿佛有秋天在上面颤抖,由此看来这苦瓜也是到了成熟之际,恰所谓“苦尽甘来”是也!至于梁柱交接处的雀替,竟然是一只鳌鱼。北方建筑上常常用作鸱吻的鳌鱼在这里卷缩在柱梁之间,乍一看不禁替它觉得委屈,然而你瞧仔细了:这鳌鱼周身卷浪,波涛之间,犹如蛟龙出海,精气神比那虽然高高在上却被钉死在屋脊岂不是要畅快淋漓得多?在陈晓东的精神世界里,他也许就是这只做出了不一样选择的鳌鱼吧。发迹于南洋的陈旭东正是在这栋老宅子里颐养天年的,虽然75岁时不幸感染疟疾而亡,但在当时也算高寿了。“丛熙公”这个称号,我也不清楚从何而来。据说陈旭东曾因同治年间给西北诸省难民捐巨资赈灾,被慈禧太后赐了二品顶戴,并敕建“急公好义”的牌坊。我琢磨着,熙乃“晒干”,引申为“光明”之意,“丛熙”应该是“光明聚集”的意思,大约陈旭东这样的人物,总是能给人以希望?潮州地区发达的名人祠和宗祠文化始于已有千年历史的韩文公祠。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上,和雄伟的广济门隔着江相望,中间有仙宫般的广济桥连着,在潮州备受礼拜。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并没有什么文化的陈旭东在马来西亚开山之前,为祛除猛兽瘴气竟然会学韩愈祭鳄的原因。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时南洋华侨回国建大屋的不在少数,多数人盖的都是中西合璧式样,厦门鼓浪屿、广州番禺、潮州老城等都不难找到这样的范例,但是丛熙公祠却是纯粹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只不过用了很多石料替代木料,并且借此将潮州石雕技艺推向了超越潮州木雕的高度。也许是真的因为出国之后更爱国吧,至于这个“国”究竟是土地、文化还是*权?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理解自有不同。当年盖了14年,花了26万两白银的丛熙公祠前些年一直荒废着,所幸因为地处偏远,又就在本宗族的村子里,基本没有被外面的匪盗破坏。我今年去的时候,文保部门正在对其进行修缮,未来应该会有更好的呈现。有意思的是上个月看到一则新闻,就在距离丛熙公祠不算远的地方,汕头潮阳西胪镇陈氏三兄弟花了三年多时间兴建的同为“驷马拖车”建筑风格的“英之园”,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已被没收。据说“英之园”原本拟作为景点的,投资十个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丛熙公祠的十倍大。我有些好奇事情的原委,但目前除了一纸公告,在网上还没看到更为详细的信息。不知道潮州城里那个拜拜的大妈会不会晓得点什么?另:有个冷知识,韩江因为有一片巨大的江洲分流,所以有两个入海口。从潮州顺着韩江南下,如果你进了上水头的河道,那就只能与丛熙公祠渐行渐远了;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大海,那就无所谓了,殊途同归。厦门山鹰
无论多少都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