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至中山”第68篇推文
?猪凳,是指旧时?猪用的大条凳。这个词有引伸义,一个侮辱女性的引申义,指那些所谓克夫的女性,这个我们就不说了,我们说的是荣哥猪肉荣的那张?猪凳,其实也不是说凳,而是凳上面玉体横陈的八戒,说说八戒玉体种种古灵精怪的部位名字。嗯,个个都识的就不说了,唔係人人知的先至讲一讲。
猪拖沙
“什么是猪拖沙,嗯,我知道了,是猪尾巴!”
“那猪拖沙是猪乸才有,猪公冇的,你觉得猪乸的尾巴会特别长吗?”
“那……”
“嗯,好吧,澳门第一代*王傅老榕的大公子傅荫钊,是香港富丽华酒店的创办人,知道他爱吃什么?就是卤水猪拖沙!嗯,猪拖沙,就是老猪乸的乳房部位啦!老猪乸产后那部分下垂得厉害,于是就拖沙了。”
不见天
即猪前腿腋下的肉,粤人称胳肋底肉。不见天肥瘦适中,带甜味且弹牙,可炒可落面豉蒸,煲汤也不错,薄剑花就至好了。
猪镰铁
一般称猪横脷,即猪胰,猪镰铁其实是客家词汇,大概是因为猪胰像黑色的镰刀吧,石岐话将其引进,老一辈的石岐人都是这样说的。猪镰铁质粉无肉味,一般用来煲汤,加鸡骨草或绵茵陈,有祛湿的功效。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把煲完汤的猪镰铁切块蘸?油吃,切开的猪镰铁很像菱角。
猪小肚
猪小肚啊,就是猪的膀胱,尿袋。我以前在广州住的地方楼下有家潮州小菜馆,总是有一大盘卤水猪小肚,我一直不敢尝试。粤人信奉以形补形,泌尿系统出问题,就会拿猪小肚来煲汤,我知道有一味是猪小肚煲莲梗,猪小肚补膀胱,莲梗表尿管通,想象力挺丰富的。
*沙膶
猪肝,粤人称猪膶,会吃的粤人会说*沙膶至靓,但据说那“*”是因为肝炎。我爱吃北方的熘肝尖,本土的,肝瘦粥正,猪肝拉肠正,更本土的粉包,里头那膶更正。本土的还有肝卷,是用猪网油裹着猪肝做的。用这个猪网油裹着猪肝直接烤也很不错,我在书上还看到过用猪肝搅烂来做甜品慕斯的。香港有些食肆和茶楼,还可以食到*甘甘的*沙猪膶粥和国内基本已经见不到的猪膶烧卖。年的时候,我在台南著名的阿霞饭店吃到了名菜“南煎肝”,的确好吃,后来返江太史孙女江献珠女士写的《古法粤菜新谱》,里面也提到这道菜,江女士说不知道“南煎肝”的南,是指南洋,还是国内的南方。江女士还说:“要做得好的‘南煎肝‘,一定要选广东人称之为‘*沙膶‘而又未浸过水的猪肝。”
竹肠
竹肠是猪肚出口的猪肠的一小段,一般只有一市尺长,竹肠的特点是肥厚,爽口。有人说这是猪的最珍稀部位,有些猪肉档的档主表示,“我卖了十几年猪肉都没见过”,但外面的食肆的餐牌很多都写有竹肠,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竹肠是上述那个部位的肠没错,但传统的竹肠不仅仅是指那个部位,它是以前的人根据它的外观和口感给予的名字,外观有竹纹,口感爽脆像竹笋。而竹肠的形成,权威的专家解释是由于寄生虫的存在,使猪肠肠壁增生,从而形成我们所说的竹肠;而大多数资历较老的猪肉佬则会这样说,之前的猪是喂食水葫芦的,这些水葫芦很容易让猪体内产生寄生虫,所以才会形成竹肠,而凡是形成了竹肠的,都能在肠内清理出一种红色扁平状的生物,俗称“红龟”,即姜片虫,这就是形成竹肠的原因,与专家的说法是不谋而合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寄生虫并不是细菌或病*,是寄生在猪肠内壁表面上引发肠壁增生,经过清洗是能够清理掉的,我们追求的正是它致使增生的厚而爽的猪肠,千万别以为这对人也有害,不然就错过了猪肠中的极品了。但是现在的猪大多数是喂食饲料,已经很少喂食水葫芦了,因此产生竹肠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如今有竹肠的猪简直就是万中无一,很多店家标榜着竹肠甚至竹肠皇的旗号,实际上可能自己也并没有见过或者试过真正的竹肠。
粉肠
你条粉肠啊!
粉肠即盲肠,因肉质粉糯而得名,虽然有时会略带苦味(我自己还蛮喜欢这种苦味的,但它是猪杂中的好嘢,可灼可蒸可炒可滚粥,及第粥必备啊。
猪生肠
其实是母猪的生殖器官,通常买到的是很粗的一段连着两根比较细的分支,其中粗的部分是退化的子宫,两个细的就是输卵管。猪生肠是母猪体内最爽的部位,可蒸可炒,最适合做“啫啫”,啫啫猪生肠,声色香味俱全。
穷人烧鹅
即大肠头,由于质爽肉软,故被称为“穷人烧鹅”。大肠即连接某门的那一截,而大肠头就是最接近某门的地方,肉较厚。
蔗骨尖
国内的猪,一般分硬骨猪和软骨猪,北方的猪大都是硬骨猪,而南方的猪大都是软骨猪,若将软骨猪的肋骨横切,外围只见如纸般薄的白骨,余下都是浅咖啡色的松骨,其心的部分更是像蔗渣般松散,这就是蔗渣骨。蔗骨尖是排骨的其中一部分,一定是要大肥猪的排骨,取其前排的头两支,才能称之为蔗骨尖。蔗骨尖的做法可以有很多,能想到关于排骨的各种做法都可以用在它身上,但是最能保持本味的还是打边炉,能够充分地把这部位的肉质和肉味发挥出来。
贵妃骨
又称西施骨,因其形状也称扇骨,即肩胛骨,一只猪有两块,是带少许肉的软骨,略带骨味,可煲汤,或熬汤作汤底。
猪六加一筋
传统的做法一般是陪巴戟杜仲炖汤,《人生一串》里与猪眼睛一起出现在广西百色的烧烤档,有个大姐说真爽。珠三角现在一般是拿来打边炉,还是那句话:不用蘸酱料啦!空口细嚼,余味悠长。
最后,顺便提一提中山地区以前说话常常提到的另一张凳,出自一句歇后语:棺材凳——城市(承死)人。这是一句乡下人不服城里人时会说的话:“佢巴闭啰,做咗棺材凳吖嘛!”旧时白事的习俗,棺材下葬之前是不能落地的,一般会用几张条凳承着,于是便有了这句食字(即玩谐音)的歇后语,曾有一段时间,乡下人挖空心思要做棺材凳,后来,许多棺材凳又万分后悔没卖地钱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