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产吃货,都不可能不对潮汕感兴趣。
正如《舌尖》系列的灵*人物陈晓卿所说,没有到过汕头的中国美食家,不足以称作真正的美食家。
前段时间,陈晓卿团队出品的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专注这里的特色美食,再次在深夜逼疯了无数饥饿的人。
熟悉的镜头里,有至少经过30分钟不间断捶打、爽脆弹牙的牛肉丸。
红得流油、让人垂涎欲滴的腌膏蟹。
保留了先秦时代的吃法,薄如蝉翼、晶莹剔透的鱼生,和每家鱼生店都不一样的鲜香配料。
还有这几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潮汕牛肉火锅,隔着屏幕都好像闻到了牛骨汤的清香,让人想立刻请假去潮汕吃它个三天三夜。
吃,真的是潮汕人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个出门在外的潮汕人,一定都干过让爸妈把牛肉丸用加急快递寄过来的事情。吃到那一口家乡的味道,就是续命啊。
而且更让人赞叹的是,潮汕人为了吃到最鲜美的味道愿意付出的耐心。
最美味的牛肉丸,健壮的师傅们抡着工具反复捶打还不够,还必须要细致地挑出肉中的白色筋膜。每五公斤的牛肉,就要挑出克的筋膜。
这样才能确保,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都是最完美的体验。
潮汕牛肉火锅的肉质和刀工也大有讲究。
最珍贵而美味的部位——脖仁,必须要冷冻40分钟后,趁它的肉脂稍稍凝固时切好,然后再稍微解冻,这时视觉和味觉才会都尝到最佳体验。
看完你不得不感叹,用这等精神头对待每一口食物,也必须是在潮汕这么悠闲自在、生活节奏缓慢而舒适的地方了。
潮汕,真的很慢
慢,这就是很多外地人对潮汕的印象。
这个由潮州、揭阳、汕头三市组成的地理概念,就像广东最东部一个怡然自得的小角落,地理和文化上都自成一体。
这里并非什么知名旅游胜地,会吸引人跨过大半个中国前往的,多半是美食。
外地人到了潮汕,会立刻感受到这里的生活氛围:你可以尽情地吃牛肉火锅吃到夜里两点,第二天赖床到中午也没关系(反正很多店开门也不会那么早),太闲适了。
就像《风味原产地》里拍的牛肉粿条店,当地老伯们慢悠悠地享受着美食,身后墙上的挂钟赤裸裸地告诉你:9点半了!这要是北京的上午9点半,早餐店最抢手的包子和豆腐脑早就卖光了。
因为生活节奏慢,所以潮汕最著名的功夫茶文化,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
之前有个段子震惊了全国:汕头马拉松比赛上,选手竟然在干这件事?!(误)
能在如此激烈的赛事中满面春风地接过一杯功夫茶饮起来,这在外地人看来不可思议,在潮汕人眼中却没啥稀奇的。
毕竟,这是一个,上班要明文规定办公室不要摆放功夫茶具的地方。
功夫茶,其实最讲究的是时间上的工夫。
它需要复杂的步骤,精细的耐心,各种有名堂技术动作,就连捏起那精巧的小茶杯都有讲究,外地人绝对无法第一遍就学会。
像这种全自动泡茶机堪称潮汕文明危机
↓
然而潮汕人已经深深将喝茶这件事烙印在灵*中。他们食茶的征途虽然还不及星辰和大海,但高铁和大海也差不多了。
就像俄罗斯老铁走哪儿都能对瓶吹伏特加一样,潮汕人民随时随地掏出茶具,用优雅姿势捏起茶杯的气定神闲,也是当代朋克生活的一种。
就算生活让你无法心平气和,但没有一杯功夫茶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条件要喝茶,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喝茶。你就是断腿住院了,第一件事也是想着让家人带套茶具过来。
遇上心烦的事儿了?反正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先喝口茶冷静一下吧。
总之,对于每一个在潮汕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世界最让人安心的声音就是客厅传来父母泡功夫茶时那叮叮咚咚的碰撞声。
这种茶文化的形成和继承有很多原因,其中的一种解释是:潮汕人擅长出外经商,在这种商文化中,看似喝的是茶,其实喝的是谈笑风生间的生意。自然,作为一种社交方式的功夫茶也会生出许多讲究。
这么一想,“去别人家谈判也要喝茶”的行为也是说得通的了。
不拜老爷不是潮汕人
功夫茶,只是潮汕慢生活的冰山一角。
这种独特的地域气质,不止体现在生活方式,有时还会让人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像是在时间流动的长河中,不紧不慢地保留着自己的步调。
潮汕的时间像是放慢了、延长了,许多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仍然是“现在进行时”。
非常难学的潮州话(也称潮汕话),像一块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因为它很少受到中原方言变迁的影响,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的遗存之一,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
普通人听到的“皇上驾崩”
↓
潮汕人听到的“皇上驾崩”
↓
潮汕本地也非常注重保存自己的方言。有不少电视剧、动画片,潮汕人在地方台上看到的都是用潮汕话重新配音的版本。长大之后想怀个旧,还不好找了呢。
浓重的宗族观念,也是潮汕人至今还在继承和珍视的历史传统。
这两年出现了一些大概只有在潮汕才会看到的新闻:某村和某村终结了年互相敌视、不得通婚的历史,正式缔结成友好乡邻……
甚至连村中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以前究竟为何结的仇,但这些爱恨情仇就随着宗族文化的继承,一代一代地留下来了。
古代,潮汕地区的海盗危机、耕地危机等困难境地,滋生并壮大了宗族文化,潮汕人靠它一次一次地度过了天灾人祸。
至今,它都是解决乡里乡亲大事小情的基本单位,和出门闯荡最可靠的后盾。“团结”是潮汕人自己都很骄傲的品质。
不仅拜祖宗,潮汕人也热衷“拜老爷”,有着数量庞大、细分复杂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
网红艾克里里曾经晒过自己在潮汕老家的“贺丁头”(成人仪式),虽然场面被网友调侃为“猛一看还以为你娶了一头猪”,但这其实是潮汕传统的赛大猪习俗。
在每年正月十七的赛大猪仪式上和,乡里乡亲要比谁家的猪最肥最大,赛完后还要扛起猪就跑,比谁跑得快。这其实都在寓意着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潮汕对于民间传统的重视和它如今的群众基础,或许也可见一斑。
诸如这样的潮汕特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最“长情”的城市
随着网络的发展,这里那些慢慢流淌的传统,也逐渐被展示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
其中最知名的,大概就是关于婚恋的问题。
潮汕地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传说”:潮汕女人都出了名的温柔贤惠会持家。
甚至出名到“潮汕女人”都有自己一个单独的百度百科词条,专门讲她们到底有多贤惠。
久而久之,江湖上形成了许多关于潮汕家庭的传说:潮汕女人一辈子就是为了生出儿子,潮汕男人全都大男子主义,他们根本不会和非本地人结婚,等等。
但其实,如今的年轻潮汕人也厌倦了这些刻板印象:
潮汕男孩不是一天到晚想着家里有王位要继承,潮汕女孩不喜欢被说“贤惠”就好像人生的价值只有给人家做好老婆。有些已经和现代价值观不符的东西,他们也很排斥。
所以对于下面这个数据,不同的人也各有各的看法——
潮汕地区一直是广东全省离婚率最低的地方。
特别是汕头市,在潮汕三市中也总是排倒数第一,是省内最高的深圳离婚率的1/10还不到。
有人可能认为这依然反映了束缚女性自由的婚恋观,但在很多年轻人眼中,离婚率高低不是真正的问题。
他们相信自由的爱情,也相信它经营有方。他们更想从这个数字里看到这片土地上所传承的,守护爱情与家庭的真诚。
就像这对汕头当地的老夫妇的故事,带给人的感动。
视频由真实故事改编拍摄,下同
这对八十多岁的汕头老夫妻,已经相伴一生。
老奶奶每天有一堆问题问老伴儿:刚刚是哪个儿子来的电话呀?为什么修马桶的师傅来没来啊?我们是不是该出去买点菜了?你的头发什么时候白成这个样子了?
她不幸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老爷爷永远不厌其烦地回答她,有时也会埋怨她:我看你,快把我也忘记了。
她连6分钟之前的事情都会忘记,可是,她始终记得60年前,潮汕难得下的那一场雪。
因为,两人就是在那场雪中领证的。
他们始终不离不弃,相扶相持,在不下雪的汕头走过一生,眼看着对方的头发变得灰白,就像雪花落满头。
这,大概才是“长情”的汕头最可爱的模样。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这天,长情的汕头人民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60年无雪的汕头,在气温22度的三月天,竟然下雪了。
这是来自聚划算欢聚日对汕头的祝福。
聚划算联合德芙、Isdin、膜法世家、好奇、林氏木业、护舒宝等六大品牌,为汕头定制了一场#22度的雪#作为见面礼,给这座城市的爱人们送上了最浪漫的白色情人节礼物。
而今天,汕头的气温正是22度。
在这场“雪”中,情侣们牵手走过一条特殊的“时光隧道”。在60年第一次“下雪”的汕头,体验了一把携手“一路到白头”的浪漫。
一起携手走过的情侣,还被颁发了“白头证”,也是此时此刻的美好见证。
这次的线下活动还采访了5对汕头当地老人,邀请他们向如今的年轻人分享白头一生的秘诀。
或许这秘诀也藏在潮汕地区“慢慢来”的节奏里——慢到我们有很长的时间,细细守护爱情和家庭的美好。
这份美好,是“这一辈子我只见过两次雪,刚好都落在同一个人肩头”的忠贞。
也是“爱情不会老去,只会一路到白头”的细水长流。
希望所有潮汕的年轻人,都能在这场雪中,看到自己想要的爱情模样。
·END·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