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早年留洋求學卻始終心懷家國,中年立業於港仍不忘奉獻桑梓。在父親陳偉南先生的言傳身教之下,陳幼南博士和其兒女們雖然浸染於香港多元文化社會,卻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將祖輩們傳授下來的“愛國愛鄉”、“樂於奉獻”的家訓家風化作自己的行為準則,在不斷地傳承接力中,用實際行動引領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潮籍僑胞參與家鄉建設、奉獻社會,踐行著“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優良家風。
陳幼南,近幾年以創立國際潮博,倡辦潮汕大學等壯舉,為海內外潮人所熟知。作為著名香港愛國實業家陳偉南的兒子,陳幼南不單單繼承了父親開創的事業,堅持辛勤經營、誠實篤信、發展實業,更深受父親慈善之心、仁愛之心的感召,繼承了父親愛國愛鄉的精神,以關心國家和家鄉建設為己任,不辭勞苦,為潮人社團的發展、為潮人文化的發揚光大奔忙。
數十年來,陳幼南身兼眾多社會公職,年創辦國際潮青聯誼年會,出任創會主席,廣泛團結世界傑出潮青。年他接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成為香港最大潮團組織的掌門人。他還出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潮州商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及香港廣東青年總會名譽主席等公職。
化工博士轉型“跨界”風生水起
陳幼南自小聰穎,興趣廣泛,年畢業於香港聖保羅書院,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不過,喜歡化工的他,卻萌生了“看世界”的念頭,放棄讀醫,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化學工程。對於兒子的這一抉擇,父親陳偉南選擇了尊重。時隔多年,陳幼南仍心存感激:“父親非常開明,他一句責備的話都冇說過。”
年畢業後,陳幼南得兩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推薦,轉往美國深造,並於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展開海外研究工作,加入美國國家研究所,任化學工程研究員,翌年加入加拿大殼牌石油公司負責石油提煉技術的研究。
年,父親與回港度假的陳幼南促膝長談,希望他回港發展。理由是,“當時港人對回歸信心不足,父親認為應該身體力行,做點貢獻。”當時,陳幼南在國外求學、工作已經整整16年了,有了和美的小家庭,兩個可愛的孩子,事業亦蒸蒸日上,公司有意栽培他做管理崗位,提供了不少歷練的機會,遠大前程、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父親的召喚,在陳幼南心中掀起波瀾。“我想為家族、為香港、為國家做點事,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擔起責任。”同時,他的子女漸漸長大,已近上學年齡,他也有意讓子女返港接受教育。深思熟慮之後,他很快舉家返港,加入家族屏山企業任董事總經理。
回港不久,父親便應廣州*府之邀,在穗投資飼料廠,陳幼南毅然往廣州打理生意。他回憶說,屏山是香港最早一批在內地投資辦廠的企業,合作方是廣州市畜牧總公司。當時,廣州市畜牧總公司家底薄,資金實力不足,但是父親懷揣一顆赤誠愛國之心,並不過多計較,隻希望儘綿力回報祖國。值得慶幸的是,這一從大義大愛出發的合作,一直持續到今天,哪怕歷經幾任領導更迭,雙方仍是最佳拍檔,感情深厚。
為工作方便,在廣州,陳幼南冇有入住酒店,而是直接住進了工廠宿舍,自小生活條件優越的他隻要求“有冷氣,有熱水衝涼,地方乾淨”。在穗屏飼料廠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中,陳幼南以科技管理工廠,善用高新技術,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幾年之內,已令工廠產量翻了4倍。如今,屏山企業已在中國內地投建了幾個現代化大型飼料工業企業,還在廣州興辦大型現代化種雞場,並與美國著名肉雞種苗公司COBB合資經營祖代種雞場。屏山企業進入了新一輪飛躍式發展。
隨著業務在內地的風生水起,陳幼南與祖國、家鄉的關係更加緊密,他獲邀擔任了多屆廣州市*協委員,並成為了廣州市榮譽市民。之後亦獲邀任汕頭市*協常委兼召集人,直至近年再榮任廣東省*協委員,遂辭去廣州*協委員一職。陳幼南時常返鄉,關心家鄉經濟民生發展,有見家鄉韓江、榕江、練江常年受汙染,影響水質,遂向廣東省*協撰寫提案,希望從省*府層面解決。同時,他根據自己多年積累的化工知識和經驗,提議引進高新科技淨化汙水,倡議社會各界與*府攜手合作,關注江河汙染問題,提倡綠色生活,為家鄉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陳幼南全家福
情繫家鄉公益大愛一脈相承
陳幼南的父親陳偉南,是著名愛國實業家,自80年代初至今,幾十年如一日,捐助國內的教育、醫療、文化等事業,先後襄助了80多個單位,捐資總額逾2億元。陳幼南深受父親影響,有著濃烈的家國情懷,數十年來默默投身各大社團工作,回饋社會。年,陳幼南接掌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是陳偉南年創立的,是潮籍社團的“大哥大”,發展至今,已有38個團體會員,會員人數達12萬。
作為領軍人,陳幼南大膽創新會務,善用電子平台,廣推潮汕特色文化,舉辦“潮州節”、“盂蘭文化節”、“出花園”成人禮等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陳幼南雖然在香港出生,但從小家裡人說潮州話,吃潮州菜,耳邊還常縈繞著潮州音樂,耳濡目染之下,他對潮汕文化情有獨鐘。他告訴記者,大多數潮籍人士來香港後很少回內地,更別說在香港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潮人,有些甚至從未踏足過家鄉,不曾領略家鄉的人文風情。陳幼南深感“有認同才有凝聚,有凝聚才有團結”,他接任總會主席之後,希望通過“潮州節”、“盂蘭勝會”等活動,讓老一輩潮人回味家鄉點滴,讓青年一代加深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加深親子互動。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先後於年、年舉辦兩屆“潮州節”。第二屆“香港潮州節”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活動之一,在中環遮打花園一連舉辦5天。活動展現了潮籍人士在香港開埠以來為社會作出的貢獻,以“不忘初心·潮拼香江”為主題,以富有懷舊特色的場內設計,重現潮人昔日的傳統行業,例如線面、代寫書信、塑料業、製衣及茶葉鋪等,另亦有文化區展示潮人在港留下的足跡。活動還提供潮州牛肉丸、鹵鵝翼等潮汕美食攤位,展示潮汕傳統藝術、呈現潮汕特色歌舞,讓市民能夠認識潮汕文化之餘,亦能大飽口福及眼福。
迄今,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已舉辦三屆“盂蘭文化節”,陳幼南告訴記者,大眾對於盂蘭節一般有迷信、*神的誤解,但實際上,盂蘭盆會相傳孝道,佛教中有目連救母的典故。有關盂蘭節的文化,一直受到潮籍人士的推崇和傳承。他希望通過“盂蘭文化節”這種傳統活動,突出孝順仁厚的優良傳統,促進家庭隔代間的感情;弘揚潮人精神,推廣民俗文化,為香港祈福。每年舉辦的“盂蘭文化節”,不但深受市民鄉親歡迎,還得到過中聯辦張曉明主任、何靖副主任、*務司司長張建宗也曾親臨主禮。
陳幼南透露,今年,香港潮屬社團總會還計劃攜手中新社全面推動潮汕祠堂文化申遺。他說,潮汕祠堂,是海內外數千萬潮人記住鄉愁的心靈聖地,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其建築精美,蘊含著極高的傳統工藝水平,極其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內涵,多處潮汕祠堂已被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潮汕祠堂文化申遺,意義非凡,需要支持,值得為之努力。
盂蘭勝會
倡辦潮汕大學“潮博”一呼百應
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的陳幼南,年創立“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短短數年間已彙聚海內外逾博士學歷以上的專家學者。該會是一個由眾多海內外潮籍博士團體、博士及專家學者共同發起的國際性、聯誼性、學術性的非牟利團體,是海內外潮籍人士的知名高端智庫。目前,“博士會”已彙合世界各地各領域精英,成為優秀潮籍博士、專家、學者展開學術交流、謀求更高發展、更好服務社會的平台,在社會上享有很高聲譽。
與父親陳偉南一樣,陳幼南十分關注、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年,以陳幼南為首的“博士會”大膽倡議創辦潮汕大學,隨即得到海內外潮籍人士及家鄉領導的積極響應,年年初已與潮州市*府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潮汕大學將以辦成國際化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利用“博士會”的獨特優勢,廣納全球高科技人才及潮商精英,攜手建校。他希冀通過建立國際型大學促進家鄉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展現潮汕人的前瞻辦學理念、使命感及創新精神。
陳幼南表示,潮州人給世人的印象是勇於拼搏、刻苦耐勞、富有生意頭腦。但實際上潮人在學術界亦有不俗表現,比如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博古通今,學貫中西,業精六學,是潮人的驕傲。一方面,潮州人有尊師崇教的傳統,很多潮商事業有成,都樂於捐資辦學;但另一方面,擁有多萬人口的潮汕三市,只有汕頭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等少數幾所大學,從數量上遠遠落後於儘在咫尺的深圳、香港等地。高端人才的匱乏,已經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掣肘。
陳幼南告訴記者,“博士會”提出創辦潮汕大學以來,他多次奔走各地,往返家鄉拜訪領導,走訪內地及海外名牌大學,聯絡潮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潮籍企業家,感覺創辦潮汕大學這一理念,既符合廣東省*府對粵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又與家鄉*府希望把粵東建設成教育重鎮的規劃不謀而合,各界認同度很高。“創辦一所大學絕非易事,但從*府到民間,社會各界都寄予厚望給予支持,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把它做好。”
據了解,潮汕大學項目已獲潮州市*府在市區批出土地,以“國際潮人博士公社”為總體規劃,“國際潮人博士公社”將包括三大部分: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及公共小區,大學校區為非牟利,而後兩項則以商業模式運作。陳幼南表示,潮汕大學的辦學模式將參考美國加州理工大學,采取“小而精、高起點、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的辦學理念,注重科研與創新,以理工科為主導,希望能為國家培養高新科技人才,及具國際視野的學生。考慮到申辦大學審批將曆時多年,創辦潮汕大學將以由上至下的模式推行,先創辦“潮汕高等研究院”,以培養博士生和博士後為起點,致力前沿科技研究。陳幼南強調,“博士會”與世界各大學、學者有良好的聯係,可推介學生到國外名校交流,與當地學者合作做專題研究,這些相信都將是潮汕大學的優勢及吸引人才的地方。
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幾代人做好事。陳偉南、陳幼南父子兩代人,哪怕身在異鄉,洋裝在身,卻從未改變中國心。他們愛國愛鄉,樂善好施,熱心公共事務,傾力家鄉建設的情懷和精神,永遠值得人們敬仰傳頌。
——對話陳幼南——
有認同才有凝聚有凝聚才有團結
3月6日,香港。我第一次踏入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拜會總會主席陳幼南先生,跟他有了一番長談。
記者:作為新一代港商和潮商,您認為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哪裡,面對國際國內新的市場環境,如“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您在投資,企業經營、管理、思維等方面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陳幼南:現在辦企業做生意,不能單打獨鬥,講求合作共贏。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粵港澳大灣區,都體現了一個“融合”的概念。這是我們潮商的強項。我們潮商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一帶一路”的重心東南亞,優秀的潮商比比皆是。尤為可貴的是,我們潮商之間的聯絡非常緊密,潮屬社團一天比一天發展壯大,在陌生的地方和國家,對於初來乍到的潮商來說,了解、融入當地最快的方法,就是借助潮團的力量,就我所知,各個潮團也很願意幫助“膠己人”。我們有這麼強大的潮商的基礎和背景,相信能很好地抓住“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我們還要借助“一帶一路”,進一步經營好我們的潮團網絡,協助各地建立自己的潮團網絡,讓潮商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家。
粵港澳大灣區包含的城市,除了香港、澳門,還有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哪個城市冇有潮商?潮商的子弟,很多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有很好的知識背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肯定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的青年委員會已經跟多地潮商會的青年委員會結盟,大家互通信息尋找商機,探討合作機會。我們潮商這一輩是好朋友,下一代也希望多聯係,大家攜手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最近香港的潮商老友聚會,大家還說起粵港澳大灣區,都很興奮。最實際的,有助於破解香港的養老難題,以後說不定養老的思路寬一些,可以回到家鄉去養老。還有互聯網經濟,可挖掘的空間太大了,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策條件、學術環境越來越好,歸國的華人科學家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有人才就有發展,我對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當然,我們香港也有優勢,外向型經濟發達,經濟、法律、服務業人才濟濟。
這幾十年國內變化太大了!80年代我回廣州,街上人們都穿中山裝、黑灰藍。再看現在的廣州,到處是繁榮景象,天河區從一片農田變成了CBD,我相信冇有一個人預見到發展這麼快,可說是一日千裡。我父親說他活了歲,從冇見過中國如此強大,他最有發言權了。再說營商環境的變化,整個社會越來越透明公平,人們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當然,在繁榮背後,我們也要警惕環境的污染,我很高興看到國家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十九大報告提出不要犧牲環境來追求經濟發展,這是很對的,越早做越好。
記者:香港潮屬社團非常活躍,您能談談近期的發展嗎?
陳幼南:我已經做了三屆潮屬社團總會主席,現在是第四屆。我父親創會之初,主要發展團體會員,會員要以單位的名義加入。幾屆之後,我們發現一些有影響有名望的潮人,如果冇有團體的話,他們就無法參與潮人的活動。所以我們修改了章程,可以邀請個人來參與,做我們的會董,也吸收了一批首席會長,他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大增加了社團的活躍度。這幾年,我們舉辦了不少活動,不遺餘力地推廣潮汕文化。有兩個目的,第一,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希望各個族群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令香港文化可以多姿多彩。第二,我們潮人第二代三代可能對潮汕文化不太了解認識,通過文化活動,希望他們有認同感。有認同才有凝聚,有凝聚才有團結。
我們一直嘗試用新的概念、新的表達方式來吸引年輕一輩。比如,我們辦了三年的“盂蘭文化節”,不是迷信*神,而是希望潮汕人對父母感恩、孝順、博愛的精神得以傳承。我們還在中環辦了兩屆“潮州節”,推廣潮汕食品和文化,首屆吸引了10多萬人參加,牛肉丸賣了6萬斤,魚丸賣了1萬斤。第二屆聲勢更浩大,大約有20多萬人參與。去年的“潮州節”,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我們借機回顧了潮人對香港的貢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潮州人在香港製衣、賣茶、開米鋪,在三角碼頭一帶做苦力,當搬運工等,香港的建設離不開潮人的辛勤付出。我們希望人們銘記這段曆史,所以租了很多攤位予以展示,還建了一個三角碼頭的模型,引發人們的共鳴和回憶。潮人的拼搏精神也是香港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了吸引13-15歲青少年的參與,我們“潮州節”還新增了“出花園”成人禮係列活動,希望通過完整的“行禮”儀式,讓青年明白長大成人後要投身社會,努力承擔社會責任。
今年1月13日,我們又有個創舉,四個地區的潮人會在全港各地區舉行了一個盆菜宴,開了桌,招待4萬名60歲以上的潮籍長者,其中90歲以上的長者有多位,可說是開了香港之先河,以後活動視情況會延續下去。我們憧憬有機會在全世界搞一次長者的盆菜宴,預計可以開十萬桌。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潮屬社團總會在香港市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成為了響當當的品牌,深受民眾歡迎。我相信,通過潮屬社團總會這個窗口,香港市民也會逐步加深對我們潮人的了解和喜愛。
記者:您的父親是成功企業家、潮人楷模。他有句名言: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價值在於奉獻。他的奮鬥精神和價值觀對您的成長有何影響,體現在哪些地方?這些年您多次為家鄉建設和世界潮人的聯誼奔走,您怎麼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陳幼南:父親對我影響很大。我在香港出生,第一次踏足家鄉潮州是年,如果不是父親,我可能冇有這樣的機會,冇有這樣的鄉情。在家裡,我們聽潮州音樂,媽媽做潮州菜,因為我的外婆和保姆都講潮州話,所以從小我會講潮州話。可以說,雖然人在香港,與家鄉的聯係是冇有斷的。
在做人和做事上,父親是我的榜樣。他對人好,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很多人問他長壽秘訣,他總是說“多做好事”,這句話有很深的內涵。我陪他去潮州,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到老百姓對他的感情,這就是他幾十年做好事的回報。他昨天歲生日,有人把這條消息發在
這些年,我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的發展,與各地的潮人領袖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是非常難得的。組建潮博、辦潮汕大學,這一件件大事,都有賴於各地潮人、潮團的大力支持,大家齊心協力為家鄉建設做點事,哪怕再苦再累,我都甘之如飴。
記者:說到潮籍博士聯合會,您能談談潮博組建的初衷嗎?目前的發展情況怎樣,未來有什麼規劃?
陳幼南:潮汕人做生意很成功,做學問也同樣厲害,歷史上有過很多潮籍學術精英名留青史,現在也有不少潮籍博士遍布四海,這是一股推動家鄉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自然萌發了以籍貫為紐帶,把潮籍博士這一特殊群體組織起來,更好地為家鄉出力的想法。在此之前,有些地方已經成立了潮籍博士團,可見大家都有這樣的意願,在這個基礎上搞聯合,是人心所向。潮博發展至今,已經有多位博士。
通過國際潮團組織,將遍布全世界的潮籍博士聯合起來,不但可以聯絡鄉情鄉誼,開展學術交流,還可共同為家鄉的發展出謀獻策。現在為止,潮博已經在汕頭、深圳、北京、新加坡舉辦了四屆論壇,分彆做了食品藥品、互聯網、新經濟、智慧未來等主題探討,邀請世界頂級嘉賓來演講參與,規格很高,已經辦成了品牌。我們的“博士會”很接地氣,博士們回到家鄉,深入基層,為企業搞培訓,為家鄉建設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企業家們也很支持潮博,認為可以提升整個族群形象。
未來,潮博會陸續成立一些專業委員會,鼓勵學者多展開交流合作;為年輕的博士提供更多與資深博士交流的機會;另外在人文社科方面我們也希望多做一點工作。
年,“博士會”大膽倡議創辦潮汕大學,隨即得到海內外潮籍人士及家鄉領導的積極響應,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可見一斑。說到高等教育,深圳有20多家大學,香港有10多家大學。粵東多萬人口,卻隻有汕頭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韓山師範學院等少數幾所高校,差距太大了!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家鄉冇有新的大學、冇有好的人才是冇法發展的。
記者:作為潮汕大學的主要發起和推動者,您能詳細談談其建立的目的、可行性、特色、願景,以及目前的進展情況嗎?
陳幼南:潮汕大學不追求大,最終有四五千學生的規模就可以了,並且以研究生為主。我們的目標是“小而精”,“博士會”與世界各大學、學者有良好的聯係,可推介學生到國外名校交流,與當地學者合作做專題研究,這些相信都將是潮汕大學的優勢及吸引人才的地方。
如果單純地考慮建一所大學,我們不一定選擇粵東,畢竟粵東本身存在一些短板。之所以選擇潮州,更多是緣於我們的家鄉情懷,加上有“博士會”這麼好的資源,感覺成功的幾率會大一點。這幾年,每年大年初三,“博士會”都在家鄉召集座談會,潮州今年有多位博士參加,可見大家都有濃厚的愛鄉情懷,他們也希望有機會回到家鄉來發展。
大學的申報、審批耗時較長,我們先辦高等研究院,打算先建四個研究院。各“研究院”由世界知名教授領銜,轄下分設研究所,“研究院”將成為潮汕大學組建後的各個學院,研究院以培養博士生和博士後為起點,致力前沿科技研究,比如材料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及自動化、生物工程與食品科學、能源與資源工程等。考慮到剛開始吸引外面的人才不容易,所以核心暫時是潮汕人,我相信隨著研究院的發展,更多優秀人才會被我們吸引。這主要取決於我們的發展,比如研究經費、學校環境、學術氛圍等等。
建立潮汕大學,既符合廣東省*府對粵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又與家鄉*府希望把粵東建設成教育重鎮的規劃不謀而合,社會各界認同度很高。目前,潮州市委市*府積極推動此事,省委省*府也十分重視。粵東追求新發展,必須需要注入新元素,引入新科技。高等研究院勢必提供更高端的就業機會,有助於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築巢引鳳”。省委省*府也希望我們往高端發展,越高端越好,吸引頂尖人才。
最近一年,我走訪了海內外名牌大學,聯絡了不少潮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潮籍企業家,感覺創辦潮汕大學的理念很受支持,這讓我很受鼓舞。在香港,我也拜會過兩所大學的校長,他們也有一定的合作意向,當然,至於怎麼合作何時合作還有待確定。說到資金,我們潮籍華僑對潮汕大學是非常關注的,我們是在年的潮人聯誼活動上提出這事,全世界的潮人都知道我們要辦潮汕大學,所以我們不能退,只能往前走。
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基金會,還未發動捐款,但已有很多成功企業家向我們表達了支持的意願,具體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確認。最令我感動的是,已經收到了普通民眾的捐款,從元到幾萬元不等,錢不多,但是精神可嘉,證明創辦潮汕大學是民心所向,普通民眾都願意為此儘力。我想,不管是誰,捐助多少,他都是潮汕大學的功臣,他的名字將被載入學校的史冊之中。潮汕大學是我們潮汕人的學校,大家都是一份子,都來參與和關心,才有可能把它做好。我判斷,研究院第一期資金需求不是太多,應該不難籌集,如果做得好,後期資金將不是問題。
現在西湖大學很受關注,清華大學的(原)副校長施一公先生還全力投入此事,他們趟出了一條新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潮汕大學和西湖大學不同之處是,我們有很多潮汕籍華僑,不只有商人,還有知名的學者,他們都有愛國愛鄉的情懷,這是我們的優勢。和杭州相比,潮州財力相對弱一點,希望各級*府支持我們,加上父老鄉親的支持,我相信成事有望。數周前我在香港和施教授見過面,從而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目前,我們和韓師一起聯合申辦高等研究院,申辦成功後校區建設就動工,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係的張尚武教授在協助我們。我計劃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建成第一個研究所,剛開始建立兩個比較有把握的研究所,然後視籌款進展來決定其他研究所的開辦。高等研究院成立之後,我們就會著手申辦潮汕大學,大學成立後,我們的研究院轉化成大學的學院。作為大學,我們計劃發展人文社科專業,變成綜合性的大學。國外很多大學,比如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理工科很有名氣,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世界一流,但他們同時也發展人文社科類的專業。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潮汕大學辦成世界一流的大學。
建高等研究院,最重要的是領軍人物。目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我們已經確定請香港中文大學工程院院長汪正平,他是美國和中國的院士,雖然暫時無法在當地全職,但可以幫我們安排、策劃設立研究所。還有生物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我們準備請北京大學工學院副院長陳鋒,他也是“博士會”的副主席,歐亞的院士。能源與資源工程學院,有意向的領軍人物是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相信這三位學術大咖,能夠吸引到優秀的研究人員。我對研究院的發展很有信心,高科技領域的科研成果可以很快轉化,我們可以和企業合作搞研發,為學校創收,發展下去收入會比較可觀。穩步發展到某個程度,我們希望招募到更多有經驗有成就的人來做院長,攜手共建潮汕大學。
記者:辦教育、培育人都是件艱難的事情,您怎麼看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投入和情結?
陳幼南:我做這件事,早有心理準備,不會那麼容易,但感覺非常有意義。一步步走來,*府那麼支持,我們更要加把勁。我也希望多點年輕人來協助我們做這件事。社會上對這事的期望那麼大,我希望我們能做好,不要辜負鄉親父老。
對教育和家鄉,我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我畢業於普林斯頓,是化工博士,又長期在潮團工作,跟各地方僑領、鄉親都很熟,可以說,處於一個特別的位置,希望為大家做點事。培育高等人才的學校是很必要的,中國三千多所大學,主要是本科教育,高端人才的培養是個短板,非常有必要補足。
記者:作為新一代在港的潮商,您對未來潮汕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潮汕文化的傳承、新一代潮商寄予什麼樣的希望和期待?
陳幼南: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作為潮汕人,我們應該保持傳統文化和精神,比如說拼搏精神,不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是現在,如果冇有拼搏精神,很難成功。我們潮人已經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網絡,應該好好珍惜,發揚光大,有助於大家事業發展。
潮汕地區有較好的傳統工業基礎,但還應該發展科技。冇有新突破,只會越來越落後,越來越難發展。我們辦潮汕大學,也是希望為地方發展做智力和人才方面的支持,還有通過我們的研究工作,形成高科技企業和氛圍。我發現已經有一些高科技企業在潮汕落戶,這是好現象。我們不是冇有人才,優秀人才很多,如何吸引他們回來,是重要課題。
這幾年家鄉變化很大,汕頭、潮州的市容市貌變化很大,希望大家能堅持下去,我有信心。
潮汕文化方面,這幾年我們獎勵一些潮學方麵的好論文,希望潮學研究更加國際化,希望更多學者,包括國外學者多關心關注潮州的文化,通過一些激勵措施,提高學者的研究興趣。已故的饒宗頤先生一向重視潮學,我們希望繼承他的遺誌,為潮學的研究和推廣多做一些工作。
學者型僑領——我所認識的陳幼南博士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朱躍生教授
我認識陳幼南博士要從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國際潮博”)的創辦說起,年,由時任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秘書長、我的好友林楓林先生牽線,我在香港潮州商會第一次見到了陳幼南會長,博士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儒雅、學者型的僑領,他與我談到了將以“潮籍”為平台,在全球範圍內彙集潮籍博士精英的思路,於是在他的引領下,我們開始了“國際潮博”的創辦與發展,“國際潮博”於年在香港正式注冊成立,陳幼南博士出任主席,同年11月,在廣東省“第五屆粵東僑博會”上正式揭牌。目前,在他人脈廣博的凝聚下,“國際潮博”在全球已彙聚了超過名在各學科領域的潮籍博士和專家學者,形成了一個國際性、聯誼性、學術性的高端人才智庫,宗旨是凝聚鄉情,促進學術,共謀發展,服務社會。
陳幼南博士傳承著他父親陳偉南先生“愛國、重德、奉獻、誠信、奮鬥”的優質基因,具有令人尊敬、愛戴的人格魅力和凝聚力,樂於奉獻,重視辦學。隨著以公益和學術為本,服務社會的發展需要,“國際潮博”將與潮州市*府共建潮汕高等研究院(潮汕大學),力爭通過十至二十年時間建成一座具有國際影響力,服務全國的高品質研究院(潮汕大學),為潮汕地區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在潮州市*府及韓山師範學院的共同努力下,“廣東潮汕高等研究院”已經完成了前期發展規劃。在潮汕高等研究院的籌劃過程中,陳偉南和陳幼南父子以“事業成功在於努力,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精神,奔波於潮州與香港、香港與世界各地,深深地感動著我,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來源:《時代潮人》)
掃碼關注我們
國際潮團總會國際潮團總會是以海外潮人社團為對象的全球潮團聯誼交流平臺,其宗旨「敦睦鄉誼、弘揚文化、促進工商、服務社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