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潮州老街巷正式出版,让你读懂府城老街
TUhjnbcbe - 2020/10/27 9:15:00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www.zykyhs.com

老街巷

是城市风物的记录者

是民风民情的讲述者

是古城俗世百态的浓缩版

时而静谧

时而喧闹的老街小巷

是潮州古城最迷人的地方

也是古城的“活化石”


  日前,由潮州日报社编著的《潮州老街巷》一书正式出版。


  该书对潮州府城老街巷的古建筑、历史人物和时代变迁进行系统梳理,并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予以讲述、呈现,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府城老街巷的前世今生。


  自年起,潮州日报推出文化专栏“探访城市老街巷”。该专栏旨在通过记者的实地探访、街巷居民的讲述,以及文化专家的解读,追寻府城一条条老街巷尘封的往事,保留住这座城市遥远的历史记忆。从年9月13日第1期《刘察巷:寻常小巷中的风流人物》,到年9月2日第29期《太平路:千年古街连结府城今昔廿三牌坊折射思贤情怀》,“探访城市老街巷”专栏历时整整4年,探访大小街巷35条,见报字数逾10万、图片约张。

(点击查看大图)


  为更进一步弘扬潮州优秀历史文化,使分散推出的专栏报道形成集中、详实的文献专著,方便读者系统阅读和保存,潮州日报特地将“探访城市老街巷”专栏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新修订并结集付梓,形成《潮州老街巷》一书,目前该书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并被纳入《根在潮州》系列丛书。全书分为“主干街区”“古城名巷”“行业集聚”“小巷名流”四个部分,通过对不同街巷的分门别类,让读者更为宏观地了解府城老街巷,了解潮州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社会各界谈《潮州老街巷》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爱群:

好一程心灵的文*之旅


  潮州老街巷,梦里千千回;翻阅《潮州老街巷》,此刻墨香尚温。


  生于斯,长于斯。从斯地出发,四海漂泊;在斯地回归,留连寻根。谒昌黎旧治,仰岭海名邦;访“汉学大师”故居,听“四朝大老”秩事;尚书府前话沧桑,老街深处忆先贤……精致宁静的老街巷,文脉深长而绵远。百代文宗屹于斯,汉学泰斗诞于斯,华人首富根于斯。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四海潮人骄傲和自豪的呢?


  神回潮州老街巷,好一程心灵的文*之旅,如此真切,如此温馨!顿悟:出发,终究要回来;回来,为了新的出发。


  深深感谢为《潮州老街巷》奉献心香才情的潮州市领导和潮州日报的记者、编辑同行。谨此致敬!

兴宁巷

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林伦伦:

《潮州老街巷》有重要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潮州老街巷》这本书很好,里面的文章在贵报刊登时我每篇都拜读的。我觉得都写得很好,作者们都下了功夫去做现场勘踏采访,也看得出来写文章前做足了文献资料搜索阅读的准备。所以,每篇文章的信息量都很大,从大的历史事件,到小户人家的恩恩怨怨,上下几百年,小城故事多。加上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颇有滋味。


  潮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我从30多年前到汕头大学工作开始,就经常带专家学者来潮州古城参观考察。来韩山师范学院工作以后,几乎每月都要安排莅临学校讲学、开会的专家学者参观考察潮州古城。无论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还是人文地理旅游专家;无论是中国古建筑专家,还是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都对这座出了学界泰斗饶宗颐教授和商界翘楚李嘉诚先生的“活着”的古城赞不绝口。《潮州老街巷》的结集出版,保留了古城的很多历史人文资料,对古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意义很大!


  对古城的保护方面,各地的做法不同。有做“空城计”的,即清空了古城,重新规划建设成为旅游景点;有的就现有的格局做规划修整,让古城成为一座继续“活着”的旅游城市。我觉得,潮州古城要走的是后面的路子。一座活生生的古城就是我们最大的特色,也是引人入胜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城里的街道交通进一步疏通,进入古城的四个大门要能畅通。大景点不远处要有大型的停车场。古城可能需要做一些适当的“减法”,规划好搬走一定数量的位于交通医院,也相应地适当减少一些住在古城里的人口。


  至于媒体,当然是发挥你们的喉舌作用,为古城的传承保护鼓与呼。现在是新媒体时代,除了像探访报道潮州老街巷并结集出版之外,我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的一部分做成受众喜闻乐见的视屏读物,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上推送传播,毕竟年轻人现在喜欢的是上网看图刷屏。另外,作为媒体,我觉得应该发挥监督和批评的功能,对一些破坏古城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现象,要结合创文行动,敢于曝光报道,做古城环境保护的勇士。

甲第巷

文史专家曾楚楠:

老街巷应继续探访下去


  潮州日报的“探访城市老街巷”栏目,几年来我每一期都有
  前两年我就曾经说过,应该把“探访城市老街巷”栏目零散发表的文章结成集子,使其成为一本便于随时检索考查、有一定分量的专著。现在报社结集出版了《潮州老街巷》一书,可以说做了件大好事。当前我们提出要弘扬区域文化,这个栏目以及这本书,正是为弘扬区域文化增砖加瓦。


  如上面所说,街巷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积淀的地方。一部分街巷的名称,侧面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如义安路,由于东晋义熙九年,潮州地区定名“义安郡”,相当于升格为地级市,人们把余年前这一“里程碑”,通过路名记载下来。而一些街巷的名称,则体现了其所在区域的性质功能。像分司后巷,是古代专管盐务的衙门所在地。盐业曾是潮州一大经济支柱,当时广东设有盐运司,作为重要产区的潮州,则设置了盐运分司。通过街巷名,就能大体了解潮州*治、经济的沿革史。


  街巷又是由房屋组成的,通过街巷中保存的古建筑,人们可以感受到潮州传统民居的特色。像许驸马府,建于北宋年间,在多雨多台风、气候潮湿的潮州地区,至今能够保存宋代建筑大体格局原型,非常不容易。当年就地取材夯筑而成的墙体,经受千年沧桑屹立不倒,其坚固程度不言而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街巷是人居住的地方,潮州也有许多街巷,是以历史人物姓氏命名的,表明某位先贤曾经在街巷中居住过,像郑厝巷、翁厝巷、辜厝巷等。述说街巷中的名人,也就反映了潮州的历史人文。


  “探访城市老街巷”这个栏目,以及《潮州老街巷》一书,体现的正是以上几方面重要内容。阅读这本书的读者,通过一条条老街巷,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当地媒体讲述当地街巷、讲述当地发生的往事,更使读者感到分外亲切。


  正因为有如此意义和特色,我认为探访老街巷这项工作要开展下去。目前该书所收集的,尚非潮州老街巷的全部,希望潮州日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分阶段继续精益补充。首先重点把府城的街巷全面展现出来,再将视野扩展到乡村,
  作为读者,我还希望潮州日报在今后这一方面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使之既为信史,又有普及性质,让更多人喜欢阅读甚至传诵。同时,对书中在所难免的不足之处,如有机会再版,能够适当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尽善尽美、发挥更大的作用。

郑厝巷

知名作家李英群:

每一篇都是一道文化佳肴


  这个专栏我是每期都读的,作为一家新闻单位,在自己报上辟这么个很有文化的专栏,我想与历史文化名城很般配,对编者怀着敬意。


  一座建筑物,如果没有人生活着,再美轮美奂也只是一座建筑,一旦有了人,就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潮州深巷中藏着许多老宅,每日从门口经过,对屋主一无了解,也就不会经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经记者的深入采访,挖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印记,重现岁月风云,让我们明白,潮州文化底蕴的深厚,独特。每一篇都是一道文化佳肴。


  采访这些屋主不容易,老宅故事一般不大愿意示人,或者对前代了解不多,或者易主而几无所知。记者极用心,耐心。尤其是请了个潮州文化研究者陈贤武,对各名主人知之颇详。他毫无保留地献出所知,共同到现场协助采访,我觉得应该给予他以点赞。


  现在结集成书,读者可以更方便、更系统地了解深巷老宅的种种人物和故事,是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的举措,也该加以点赞。

石牌巷

传统文化爱好者沈少波:

继续发掘潮州文化资源


  “饮水思源,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话,代表人们心底始终存在的一种故乡情怀。老街巷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足迹,承载城市的温情。许多潮州人在外漂泊拼搏多年,看到老街巷的报道,一些淡忘的往事慢慢回忆起来,回想起儿时待过的地方,落叶归根的思想就越发的深。


  “探访城市老街巷”系列报道以及如今结集出版的《潮州老街巷》,我觉得非常好,留住了我们家乡独特的古建筑,留住了家乡的传统历史文化,更留住了城市的根和*。特别是对街巷中众多先贤的记载、讲述,让人们了解到,潮州历代人才辈出,其中不乏*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佼佼者。潮州牌坊街如今是古城最具特色的景区,承载着府城人的深沉记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背后还有众多的历史故事。通过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讲述,能够让人更了解牌坊街,了解潮州。


  书中还讲述了打银街、打铜街和打铁巷的风云变迁,这三条老街巷都曾是传统手工业聚集地。这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街巷,唤起了人们寻根的欲望。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鱼市巷、新街头等,辜厝巷1号的林宅,是新近列为“国保”的潮州古民居建筑群中的一座,当看到这座宅院时,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气息,遥想起宅院主人当年的贤达。


  我认为潮州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好的名人文化资源,需要我们继续进行包装宣传,发扬光大,做到“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精”。潮州还有很多当代名人,如汉学泰斗饶宗颐,华人首富李嘉诚,爱国实业家陈伟南等,他们的旧居同样是难得的文化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里的故事发掘更多的文化素材,进行大力的宣传报道,既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又为潮州文化的传承作出更多贡献。

铁巷(打铁巷)

市文物旅游局副调研员沈建中:

仿佛身临其境穿越到那个时代


  《潮州老街巷》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一本容易引起海内外多万潮人共鸣的书,整体框架非常完整,文风朴实、题材丰富、角度新颖,脉络清晰,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从大的街区到一条条名巷,再到名巷的业态,一个个鲜明的记忆跃然纸上,活灵活现,凝聚了编者们大量的心血。


  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这是古城人熟知的“潮州十大名巷”。有城就有街巷,有街巷就有人物,有人物就有故事,潮州自东晋以来,为粤东经济、*治、文化中心,素有“岭南名邦”“海滨邹鲁”之称誉,书中提到的行业聚集极富故事性,古城肌理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建筑住进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分工形成了不同的行业,打银巷、打铜街、打铁巷等集中体现了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潮州当时高度发达的商品文明,可以想象当年古城手工业生产基地工匠云集的情景,与其他街巷形成了动静分明、功能齐全的城市划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穿越到那个时代。

义井巷

南方日报出版社资深编辑佃燕婉:

站在另一个角度俯瞰时空交织


  有幸负责《潮州老街巷》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从中读到潮州日报“探访城市老街巷”采访团队四年来的坚持和付出。府城的老街巷,对于我来说本是十分熟悉的,书中涉及的街巷和部分老宅也都是我走访过,甚至是从小生活过的地方。而该书对府城老街巷历史文化和今貌的系统整理,又让读者对这座城的印象更加整体和全面。阅读这本书,能使人抽离出来,熟悉又陌生地站在另一个角度,俯瞰整座时空交织的城。


  至少,在我看的时候,脑海中能联系到史志里记载的资料,浮现出祖辈曾谈起的情景,也同时,自觉地试图将文章所涉及的物象拼贴成上个世纪初潮州府的完整模样。那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能在想象中被集体还原到其初创时的精美样貌。这种想象,从遗存的木雕石刻等实物中延伸,又通过许多“旧时王谢”的家史丰满,使得这座城变得细节生动。这也让我联想到日本京都给我的印象,那是一座城的整体印象,通过不可移动的历史遗产和世代变迁的原生居民共同构成。


  古城还有很多值得发掘的历史文化,作为本地主流媒体,应该更多尝试这种系统性的梳理,从更广泛的视野去展现古城的美。

打银街

热心读者苏喜忠:

拿着报纸探访老街巷


  高中时期我在潮州华侨中学就读,那时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府城的老街巷中,对每条老街巷都非常熟悉,但是对老街巷背后的故事却知之甚少。年底,潮州日报推出了“探访城市老街巷”的系列报道,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吗。以前我对潮州的历史名人以及老街巷的故事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过报纸后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老街巷背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以及对潮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几年来,潮州日报每推出一期关于老街巷的报道我都会仔细阅读,随后拿着报纸,沿着记者走过的足迹,走进每一条老街巷中,探访体味潮州深厚的文化。潮州民间有句俗语,“不知死,惹着家伙巷李。”有一次阅读了家伙巷的报道后,我对李氏家族的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拿着报纸寻找报道中提到的李氏后人,与他进行交流,倾听这个家族的故事。不过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屋大门紧锁,无法进去一探究竟,甚是可惜。


  我还将有关老街巷的报道存入手机中,闲暇时就拿出来看一看,细细回味潮州的历史。我也经常把这些报道发给山西、山东等地的网友,他们都表示对潮州的历史文化有很大的兴趣,有机会一定要到潮州来一探究竟。

义安路中段(打铜街)

整理/本报记者郑健舒小梅江马铎郑新培林宗楷李欢欢

图/本报记者*春生

推荐阅读

?绿榕北路(潮州大道至新洋路段)道路整修!城南中英文学校家长如何接送学生?

?明年2月起,潮州女同胞们又有新福利……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网编:蔡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潮州老街巷正式出版,让你读懂府城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