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基金经理排名魔咒为啥说王亚伟是个传说2izkyews
TUhjnbcbe - 2020/6/14 11:44:00
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

基金经理排名魔咒:为啥说王亚伟是个传说


随着12月31日的日益临近,内心的焦虑使得基金经理张梦(化名)的嘴角再次长起了几颗红色的包包,“一到年度排名的冲刺期,嘴角就会急的起泡。”作为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新任命的基金经理,能否实现公司制定的年度净值增长率排名进入前二十的目标,将是决定张梦能否继续获得公司信任的关键所在。随着最后业绩冲刺期的到来,类似的焦虑在中小基金经理群体中也快速扩散开来。


    经理们所承受的业绩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紧张情绪,似乎也很快传染给了媒体。“王亚伟回来了”,“年度排名大战烽烟再起”,“基金派系年终排名猜想”……随着这些新闻在近段时间纷纷出现在财经媒体的显要位置,新一轮的基金年终排名大战似乎又在“厉兵秣马”中如期开场。


    不过对于外界的这番观感,不少基金业内人士却颇不以为然。“年度排名就好比是春晚,除了每年热闹一次,你觉得还能剩下什么?”在连续被数家媒体关于基金经理年度排名的采访“轮番轰炸”之后,一位基金资深人士忍无可忍地反诘道。


    亦有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级研究员表示,基金每年的年度排名有被过度解读之嫌,对外界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实际上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这种净值增长率排名的稳定性极差,几乎每年排名前十乃至前四分之一的名单往往都会出现"大换血",能连续两年保持在前十,就已经是凤毛麟角”。


    “为啥说王亚伟是个传说?因为能让旗下基金连续四年保持在年度前十以内,只有他可以做到。但从统计的角度上讲,王亚伟的表现只能是一个无法计入行业水平的特殊值。”前述基金高级研究员指出,对大多数熟悉基金行业规律的人士而言,如此频繁变动的年度排名,更多是“难以捉摸也无需捉摸的浮云”。一位大型基金投研团队资深成员更激进地认为:“年度排名不仅无益投资者挑选优质基金,反而会让部分基金经理陷入饮鸩止渴的"魔咒"之中。”


    非常规增长


    “在最后的业绩冲刺期,你需要做的要么是缩小与前几名的差距,要么是甩开后面的竞争对手。要达成这两个目的,你就必须找到实现基金在短时间内超常规增长的具体路径。”前述基金资深人士一语道破了各只基金在排名冲刺期种种布局的个中玄机。


    而据这位资深人士介绍,在此时期,基金实现收益超常规增长的方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重金加仓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资产,以这种人为重仓的方式使这些潜力资产进入上涨轨道。


    “基金经理想要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迅速提升业绩,肯定不能依靠行业的一般资产组合,而必须依靠某些高风险但也有高增长潜力的板块和股票。但这就类似于一场*博—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这个价值未被广泛发现的投资组合一定能够在年底前持续高速上涨。但若是不*,则连放手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一位颇为熟稔连续加仓手法的基金工作人员表示。


    实现非常规增长的第二种途径则是积极利用企业重组,在冲刺期前大量加仓,并在冲刺期集中释放企业重组所带来的利好消息。在2010年的年度排名大战中,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基金正是依靠其重仓投资的某重组股在十月集中释放利好,从而连续涨停。加之其他重仓股表现也较为出色,这只基金也在一个月内排名迅速上升,并在2010年11月首次进入当年排行榜的前三位。


    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采取集团行动相互抬轿,或是干脆以“众人拾柴”的形式,配合公司扶持重点基金冲入排行榜靠前位置,则是实现超常规增长的第三类途径。在2009年的年度排名竞争中,华夏系便采取了旗下基金围猎目标企业的方式,在2009年第二季度,七只华夏系基金大举建仓渝开发,并全部位列渝开发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在华夏系集团效应的带动下,渝开发股价也从第二季度起开始迅速上扬。


    到了2009年第三季度,华夏系又进一步改变战术,已经持有渝开发402.5万股的王亚伟旗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则继续大手笔增持692.99万股,将其总的持股量累增至1095.5万股。如此做法,则是华夏系为打造大盘精选这一品牌,通过大盘精选大举认购股权,其他基金继续拉升股价甚至最后接盘的方式,为大盘精选基金获取超额收益。


    被看重的“浮云”


    尽管有部分业内人士笑言年度排名是“浮云”,但并非所有基金经理都能如此“洒脱”。一家中小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就表示:“我们当然知道排名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不能反映基金管理团队实际运营能力,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借助这个平台扩大基金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


    股票市场自2008年以来的持续疲软,在相当程度上也拖累了以偏股型基金为主的基金市场的整体表现。面对相对有限的客户资金规模,在影响力和营销渠道上先天处于劣势的中小型基金,为争取更多客户显然需要“另辟蹊径”。而行之有效且得到较多媒体关注的年度排名,则成为中小基金自我宣传扩大知名度的最好方式。


    “一般只要能进入前十五,就能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相当于不花钱就能做个广告。而且以后在对外宣传推销时,还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年度排名看的是盈利比率而不考虑基金规模,因此也给中小基金一个和大基金公司同台展示的机会。到时候你完全可以说,我这个基金排名比易方达和博时这些大佬还靠前,这对不太了解排名规则的投资者而言,是很有诱惑力的。”前述基金经理助理也一语道破中小基金如此看重年度排名这片“浮云”的个中玄机。


    除了中小基金争取“好名头”的战略考量,部分中小基金经理的“私心”也是其积极投入基金排名大战的重要原因。“对基金经理而言,对市场的影响力以及机构客户的信任,是决定职业发展顺利与否的关键。在这方面,大公司的基金经理可以借助公司的口碑和影响力,但中小基金经理就只能依靠关注来获得舆论影响力和所谓职业声誉。成为年度中的明星基金经理,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机会,大家当然不会错过。”一位曾在小型基金公司供职的业内人士调侃称,年度基金排名如同中小基金经理的“选美大赛”而非体育竞赛,“拿一次奖就够了”。


    年度排名出炉后,往往也正是各家基金进行管理人员调整的密集期。这其中固然有因为业绩考核不佳而黯然离职的失意解聘者,但也有依靠“出色业绩”而另谋高就的主动辞职者。而这些主动挂靴而去的业界精英,有不少正是当年排行榜中排名跃升的明星经理。上述业内人士也指出:“中小基金对于进入排行榜前十位,往往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名气一炮打响,忧的便是投研团队随之而来的人才流失。”


    当然,中小基金本身的投资组合特点也为其在年度排行榜冲击有利位置提供了先天优势。宏源证券的一位基金分析师就强调,由于中小基金的投资规模有限,“调整投资组合引起的动静也不大,这种灵活性便使基金经理们在年末时点前,以搭便车等形式冲击较高账面收益变得相对容易。”


    “排名经济学”


    相比于“看不开浮云”的中小基金,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亚伟及其麾下的两只基金,则无疑是年度基金排名比赛中出身最为显赫的“参赛选手”。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位早已功成名就且资历之深令业内无出其右的“一哥”,四年来一直不缺席年度排名之战,其目的显然不是单纯为自己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和华夏策略混合基金造势,而是全面展示了基金“排名经济学”的微妙内涵。


    “应该说,王总一开始刷排名就不是为自己的基金争取客户,现在王总管理的基金就更加不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前述基金高级研究员表示,王亚伟麾下基金目前早已停止申购,投资者结构高度稳定,而且大多数为机构持有,持股比例高达55.01%。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哥”对排名的不变“执着”,“显然更多是为了华夏基金公司整体发展考量”。


    在王亚伟刚刚执掌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的2006年,适逢牛市景象隐现、市况回暖,不少被“套牢”多年的基民纷纷选择在解套后的第一时间全身而退,华夏大盘也遭遇了投资者大量赎回的尴尬景象。在2006年上半年,华夏大盘基金份额由年初的7.04亿份一路下滑至6.8亿份。与此同时,整个华夏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额也呈下降态势。其在整个上半年,基金份额总共骤降153亿份,而下半年虽然华夏基金公司连发四只新基金,总募集份额高达284亿份,但到年底总份额却只增加了142.14亿份。


    在此局面下,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在2006年以154.49%的净值增长率跑赢了当年上证指数130%的涨幅,更在年度基金排名中位列第12,从而一如现在的某些中小基金一样,迅速刺激了投资者们的申购热情。可在2007年1月19日,华夏方面出人意料地对外宣布,鉴于华夏大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部分股票处于股权分置改革阶段,可能会对未来基金净值产生较大影响,为保护基金投资人利益,将自当日起暂停该基金的申购。此后,华夏大盘也再未开放给普通投资者申购。


    但是华夏基金公司却也没有让王亚伟出色业绩所产生的“附加值”白白流走。华夏大盘虽无法申购,但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却都敞开申购大门。于是不少投资者在王亚伟明星经理光环的影响下,蜂拥申购华夏基金其他的股票型基金。


    “这就相当于经济学上的"溢出效应",尽管华夏大盘暂停申购,但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都获得了大量申购。更重要的是,华夏大盘的停止申购,还产生一种饥饿营销的效果,投资者在王亚伟出色业绩的刺激下,会担心其他华夏系的基金是不是也会停止申购,于是购买动力更强。”前述基金行业分析师表示,仅在2007年第一季度,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华夏成长基金从13.21亿份一举增长到90.61亿份,华夏平稳增长基金则从17.50亿份增长到40.34亿份,华夏基金公司的总体资产规模也超越嘉实,并一举坐上基金业的王者宝座。


    随着王亚伟旗下基金连续保持在年度基金排名三甲,这种“排名经济学”的效应也持续显现并不断得到强化,“一哥”以及所管理的基金也成为了华夏系各只基金的业绩旗手。“中小基金冲刺业绩,是为自己一家考虑。华夏则是用一两款"可远观不可申购"的基金带动其他五六只基金的营销。为此放下身段也加入排名之争,也就不难理解了。”


    “赢者诅咒”


    尽管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基金出于上述种种利益考量而加入年度排位的竞逐,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大多数在当年排行榜上表现不俗的明星基金,在次年却不仅无法延续辉煌,反而往往跌落至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下,不少未曾想主动跳槽的年度十佳基金经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业绩骤然扭转,却不得不黯然卸任。


    曾有调查报告称,在2004至2009年曾登顶基金年度排行榜的六位冠*基金经理中,有五位已经卸任,而他们卸任的原因都与旗下基金的表现欠佳有关。唯一的例外便是“一哥”王亚伟。


    对比2007年和2008年的排名榜单,连续两年均保持在前十名以内的基金只有王亚伟旗下的华夏大盘精选、林飞旗下的易方达深100ETF以及易阳方旗下的广发聚丰。而在2009年的前十榜单中,易阳方也黯然告别TopTen俱乐部,仅留下王亚伟和林飞两人惺惺相惜。到2010年榜单出炉时,林飞也被挤出前十,所幸去年新上榜的华商盛世成长孙建波延续了良好业绩表现,得以和“一哥”同为两届TopTen成员,从而避免了王亚伟“独孤求败”的尴尬处境。


    而纵观四年时间,排名年度三甲的基金除了王亚伟的华夏大盘优选外,不仅是每年不重样,而且不少上一年度名列三甲的基金,到下一年度排名便骤降25%以上。


    对此,前述大型基金投研团队资深成员就认为,基金年度排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赢者诅咒”,相当程度上和前文述及的基金经理们为在年底这一节点上呈现最佳账面价值,而采取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而陷入“自我实现”的悖论有关。


    按照这位资深投研人员的解释,所谓“"自我实现"的悖论”即是指,在市场并未发现特定个股投资价值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要想使这支股票在年底前呈现预期中的优异表现,“就只能自己加仓那只股票,将股价拉起来”。可是市场的观点却不一定会随着股价的上升同步变化,因此当基金经理准备在股价高位脱手时,却发现此时已经“有价无市”。于是,只要市场认知不发生骤变,基金经理只能通过进一步加仓制造“投资神话”,否则其重仓的股票价格势必急转直下,进而将基金业绩拖入深渊。


    前述基金分析师亦指出,曾依靠重仓汽车板块在2009年大放异彩的银华价值优选,2010年却被汽车股深度拖累而排名跌出百名,中邮核心优选在世博概念股上的重仓失败而导致其由2009年的排名第七转而成为2010年的榜尾,这些均是“自我实现”悖论的实例。


    “从投资理念上讲,这样的赢者魔咒实质上是长期价值投资遭遇短期概念投机所引发的逻辑混乱。是不适当地突破长期风险管理的约束,而在短期内承担过高风险。”一位大型基金风控部门负责人表示,“若从技术层面分析,则是这些基金经理所获得的超过普遍水准的收益实际上是以承担某种他们尚未意识到的风险作为代价的,是一种并不稳定的风险溢价,如果投资组合不能及时调整对冲风险,那么这种高收益很可能在风险爆发后损失殆尽。”


    不过上述赢者诅咒的说法也遭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一位基金经理认为,所谓的魔咒与基金经理本身对业绩排名的追求并无“多大联系”,更多是“运气欠佳”所致。“有句英文俚语是"Everydoghasitsday"。同样对基金经理而言,每个人也有走运和不走运的时候。可能走运的时候,你啥都不干也可以排进业内前十,但倒霉的时候就一下跌到行业末尾。”


    原银河行业优选股票型基金经理陈欣的去职,在部分基金从业人员看来,便是上述“运气决定论”的典型实例。自2002年11月加入银河基金后,陈欣从一名普通行业研究员做起,历经7年时间,于2009年12月17日开始出任银河行业优选基金的基金经理。随后即在2010年的年度基金排名中成功力压“一哥”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以30.59%的收益率位列年度亚*。这位基金行业的“美女经理”也因此一举成名,并成为中小基金公司崛起的象征。


    然而2011年上半年,包括银河行业优选在内的银河旗下十一只基金,除债券型基金银河收益外,剩余十只均出现幅度较大的亏损。陈欣的银河行业优选也由年度基金亚*“沦落”为银河基金旗下全部产品收益率的倒数第二。今年截至11月18日以来,该基金的亏损规模虽较年中有所收窄,但亏损幅度仍达13.24%。


    在如此惨淡的业绩之下,银河基金也于2011年6月4日正式宣布陈欣“因个人原因”离职。可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并无排位压力的2010年上半年,陈欣的投资组合便已基本成型并长期保持稳定,也没有为冲刺排名而进行刻意调整,“这种投资组合,对风险的规避已经很到位。只是万万没想到大族激光等重仓股均出现大幅下跌,先前赚的也全部赔进去,这就完全是运气问题了。”


    基金分“男女”


    不少业界人士之所以将银河行业优选在今年以来的糟糕表现,归咎于运气而非对年度排名的争取,实则还有一个难以言明的原因—女基金经理的性格特点。按照业内的一般看法,女基金经理往往比她们的男同行们更看重中长期的价值投资,也更不屑于参加立足于短期的年度排名之争。


    “这样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现在的女基金经理人数并不多,其中投资风格偏保守的更占了绝大多数。像东吴双动力基金经理王炯那样投资风格较为激进的几乎就是个例。”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女员工表示:“投资风格相对保守的女基金经理,*性相对就会差一些,大幅调整投资组合去*年度排名的可能性相应也会低很多。”


    另一方面,女性基金管理人员对工作稳定程度的看重,似乎也使其少了几分参与年度排名竞争的动力。按照天相投顾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女性基金经理仅占国内基金经理总数的14.7%,但女基金经理的单一岗位平均任职时间却要远高于男性同行。“女基金经理以及投研人员的流动性,要远远小于男性。她们往往更愿意接受稳定的工作。这也令她们不必像一些男同事那样,迫切希望在年度排名榜单上获得靠前的位置,以增加跳槽的资本。”一位基金经理助理表示。


    不过,尽管年度基金排名并不能全面反映基金经理人的专业水准,但陈欣和王炯等在2010年首度打破男性基金管理人对年度排名前十的绝对垄断,却仍旧是一条令所有女性基金从业人员备感振奋的消息。前述大型基金公司女员工就表示:“中小基金依靠排名获得关注,我们女基金经理和投研人员这次也借助排名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这显然会对彻底消除基金行业中存在的某些隐性性别歧视,有一定帮助。”


    当然,女性力量在2010年基金年度排名中的悄然崛起,却也有可能印证另外一个在金融圈内流传甚广的说法—在熊市中,女性分析师和操盘者在把握行情趋势方面,往往有着男性无法企及的准确率。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金经理排名魔咒为啥说王亚伟是个传说2izky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