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北阁佛灯”其实就是在潮州北阁景区半山腰的指示灯。北阁景区位于潮州市环城东路,依金山,傍韩江,旁边是潮州古城墙。登上北阁景区高处,可以俯瞰韩江两岸美景,看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州”,赏远处连绵山色,仿佛置身于画里,如果刚好经历过大雨,偶尔还能看到远山氤氲的“蓬莱美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原来的楼阁与佛灯都荡然无存。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亭台楼阁高低错落,进门是回澜亭,圆攒尖式亭体,黄琉璃瓦,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
经过回澜亭,沿石级而上是韩江楼,楼背依城廓,东临韩江,楼高二层,面阔三间,屋面装点黄瓦片,红柱丹墙,楼中重塑关羽、关平、周仓塑像;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匾:“回澜亭”,并重书请人姚竹园对联:“折地河声奔足底,脱天峰影落城头”。
韩江楼背倚城廓,面临韩江,楼高二层,面宽三间,俄棚屋面装点金黄瓦片,红柱丹墙,雄伟壮丽。著名学者饶宗颐为其题额“韩江楼”,并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干不泯,即此便是青天”。楼中重塑关羽、关平、周仓组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玄天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大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著名书法家秦乌光为其题颇:“玄天阁”,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洛地维”。阁中重塑玄天上帝立像一尊,披发仗剑,威风凛凛。中国传统文化的“周易”中,人世间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都有各自的保护神,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潮人在城北建北阁,供奉北帝,故称“玄天阁”。
北阁佛灯的本原
从清朝嘉庆十六年()辛未科岁贡郑兰枝创作的《潮州八景诗》,可以看到当年北阁佛灯的景象: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阁北侧高耸石佛灯塔,座高7米,仿唐代的石经幢造形,三层六角,四周雕饰佛像、莲花、云纹。北阁佛灯指从前悬挂在阁前桅杆上之灯。昔日夜间灯光远照,江面从韩江上游十五里处的鹿湖,下游亘到江东急水三元培,陆路东从饶平樟溪的南武栋,南到潮安的浮洋镇,均可望见灯光,成为江上夜航的标志。
该段韩水急转折变,来往船只,看到航灯,聚精会神,悟知潮州府城在即,流急须加小心虽处危临险,却安然无恙。行船的人便归功于桅灯的明指暗示。民间传说是从前京城的皇帝夜晚熟睡,忽被佛灯照亮了龙床头,醒后认定是潮州的北阁的桅灯。从此北阁的桅灯从航灯到神明灯,最后晋升为佛灯。
近山巅处,还有一口饱含历史沧桑、被称为“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是年修建北阁过程中发掘出来的。这口古井还隐含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清顺治九年明东阁大学士兼礼、兵部尚书潮人郭之奇策动全潮反正,潮州总兵郝尚久响应反清复明。
为了抵抗清兵进攻,郝尚久在金山顶上筑坚固堡垒,积粟储械,金山古井也是当时凿成的,“井深百余丈,可饮万人”,后因内姆王安邦投降,清兵突至,郝尚九与其子郝尧措手不及,眼看着潮州城陷,只好同投古井而死。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州的陆路交通越来越方便,水上航运已经不是主要交通方式,新建的佛灯的主要功能不再是航运指示灯,而是充满人文底蕴的标志性景点。
文章来源: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