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土楼,人们常常把福建和客家人当成标签。然而,广东省潮汕地区也有大量的土楼,他们非常低调,很少被宣传,色彩丰富,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有趣的混搭。探索这座古老民居的“失地”,也从一个新的角度打开了潮汕山海之间的文化历史之门。
1.少为人知的精彩,中国“土楼之最”竟在潮汕
说起土楼,闽西的永定土楼和闽南的漳州“田螺坑四菜一汤”的土楼群而闻名。这种特殊的建筑模式似乎只属于福建或客家人独特的创造力。
然而,奇妙的潮汕土楼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福建。
潮汕土楼是中国土楼分布中最西边的“拼图”。在古代,土楼这颗种子是移民带来的,播种在潮汕大地上,在当地自然和人文的滋养下,开出了不同的花和风俗。这里有中国最大的八角形土楼和椭圆形土楼,中国最西端和最南端的土楼也在潮汕地区。
潮州市上饶镇真福楼,南北轴线长约98米,东西轴线短90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堪称中国最大的椭圆形土楼。虽然旁边的青羊楼可以算是一座大型土楼,但在巨大的真府楼下,它看起来显得也很小。
2.潮汕究竟有多少土楼据地方志记载,潮汕地区土楼的建造始于元代,繁荣于明清。到目前为止,它有大约年的建筑历史。饶平的四方楼始建于年,阳春楼始建于年,比饶平县早了多年。上饶镇徐坑村最新一轮土楼建于年,是土楼界的“80后”。
潮汕地区的土楼数量也惊人,尤其是潮州饶平县。据饶平县志(~)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县境内有遗迹,据不完全估计,整个潮汕地区历史上有0多座土楼,占全国土楼总数的近0%。近几十年来,由于多次倒塌和破坏,现有土楼约余栋。
下图是潮州饶平新圩镇年的卫星地图。该镇有18座建于元、明、清三代的土楼,风格各异,趣味盎然。其中,最古老的土楼建于元代,比饶平县早多年。附近几个镇也有自己的土楼。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缺乏维护,卫星图像中的许多地球建筑物已经被破坏和倒塌。
.另类“土楼”:“遗落之境”流淌的别样风情
十多年前,原土楼倒塌后,居民们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新土楼”。潮汕土楼虽然也有少数民族聚居,但基本上是严格分户的,即一个土楼由多个单位组成,有自己的家园。新建筑是在原来的宅地上拼凑起来的。在农村宗族的共同协调下,新房的格局得到了统一,并为后来建房的人严格保留了一块“切蛋糕”的土地空间,等待他们加入这个新的“土楼”家园。
根据常识,传统的土楼模式不适合居住。然而,在强烈的规则和伦理道德的共同约束下,风水与宗族长辈即“乡村说客”,这座新建筑的建筑规则和风格一直严格一致,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另类“土楼”。所有原有的居民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规章制度和利益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接受。
一位潮汕文化学者告诉我,这样一个新“土楼”的形成,不仅与原有宅基地的分布有关,也与潮汕人尊崇祖先的强烈作风有关,与潮汕人敬畏祖先留下的祖传财产,害怕擅自改变格局有关,不出售祖传财产的习俗可能是因为它位于偏远地区,人们不太了解。
4.也许因为地处偏僻,少为人知,潮汕的土楼群几乎没有旅游化
与福建土楼相比,潮汕地区土楼的保护相对薄弱。然而,潮汕的土楼可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少为人知,几乎都是非旅游建筑,在有人居住的土楼中,基本上还保留着最简单的生活场景。村民们不时地推着自行车,携带农具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蔬菜正在大楼的空地上晾晒。黄狗在屋檐下悠闲地打盹,母鸡和小鸡在空地上散步。这是一个悠闲的田园风光
在福建,作为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和世界遗产,土楼往往作为“建筑文物”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一方面,它保护了古老的土楼,另一方面,它也通过自然流动的民间力量隔离了土楼的当代造型。在潮汕地区,由于土楼被忽视”,自元代以来持续了年的土楼“建设”仍在以另一种方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