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6日,广州联合佛山、清远、韶关、阳江、东莞、惠州、梅州、汕尾、潮州等省内9地市,首次集团带量采购冠脉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痔吻合器、管型/端端吻合器等四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降幅明显,冠脉导引导管平均降幅42.43%,最高降幅77.91%;冠脉导引导丝平均降幅33.33%,最高降幅79.15%;痔吻合器平均降幅84.52%,最高降幅95.26%;管型/端端吻合器平均降幅83.00%,最高降幅92.72%。本次耗材集采极大提高了高值医用耗材的可及性,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创新采购模式——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集团带量采购
本次耗材集采,是广州市医保局践行“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集采工作机制的国家要求,按照“需求导向、量价挂钩、市场运作”的采购思路,联合省内9地市,首次探索“以市场为主导、需求端自愿组团”这一极具市场化特色的地方性医用耗材集团带量采购。联盟地市共家医疗机构自愿组团,提出采购品种意向需求,委托第三方集采机构——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用广州医用耗材采购交易平台实施集团带量采购。
广州市医保局紧紧把握集采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要求,以医疗机构意向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耗材技术特点、供应水平、品牌间替代性、临床使用成熟度等因素,指导集采机构遴选采购品种。广州平台践行国家耗材集采“一品一策”要求,客观分析市场数据,充分听取临床专家意见,深入总结各地集采成功经验,设计符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体现市场竞争格局、尊重临床使用习惯的采购规则,确保临床治疗方案的可延续性。
科学设置采购规则——真正意义上的患者、医院、企业、医保多方共赢
此次集采坚持“稳临床降价格”双目标要求,充分尊重临床需求和产品特点,在规则设计上作了积极探索创新。将四类耗材按照产品属性和国产替代能力分成两组,因材施策,形成两套不同的采购规则,在整体思路设计、目标要求、价格衡量标准、产品分组、带量比例设置等关键环节各有侧重,实现多方共赢。
患者“得红利”。锚定冠脉支架和冠脉球囊等国家、省集采品种,配套集采冠脉导引导管和导丝,科学设置采购规则,实现中选产品优质又优价,心脏介入类手术整体费用再降价,释放改革红利,极大提高高值医用耗材可及性。
医院使用“有保证”。医院使用量分组,且各组中选产品不唯一,即主流和非主流产品均有机会中选,医院的多样化临床需求。同时,不设置单一的产品申报限价,转而参考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全国各地集采中选价,精准设置各个产品价格衡量标准,引导企业有序竞争,避免价格“一刀切”“劣币驱逐良币”等价格倒挂现象,医院治疗延续性。
医保基金“减负担”。采购规则明确将约定采购量二次分配给降幅大和报价低的产品,引导企业综合统筹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成本,产生合理市场报价,直接节约医保基金、提升基金使用效率。
企业发展“稳预期”。给予中选企业约定采购量的保证,稳定企业生产需求和市场预期;还给予非中选产品挂网机会、根据产品不同特点设置不同带量比例,既考虑集采产品的技术成熟性,也为未来的创新产品留出市场空间。
首批集采中选结果显示,家企业参与报价,个产品注册证中个中选,中选率达47%,覆盖了市场主流产品。按联盟医疗机构首年需求量测算,预计年度费用可节约近1.3亿元。其中,广泛用于胃肠道和肛肠手术的吻合器广州市场价格高,常年售价在-元,集采后降至均价元,最低元,降幅达95.26%;冠脉导引导管、导丝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性较差,集采后进口产品平均降幅达34.37%和26.47%,例如某外资企业生产的尖端进口主流产品从元降至.12元,降幅超50%,实现心脏介入手术整体术式费用再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患者负担。
开放集采筹备和开标全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公正规范、公平竞争
充分发挥广州平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电子化优势,从集采筹备到中选结果发布,全过程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购文件起草过程公开透明,反复多轮充分征求企业、医疗机构、行业组织、职能部门意见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