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探讨了“潮人文化”及其主要内容,认为它是一种潮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带有地域性的群体文化。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就会涉及对“潮人”这个概念的界定及其身份认同的问题。
所谓的“潮人”,就是平日里我们所说的“潮州人”“潮汕人”,或者被用作代词来特指的“家己人”(ga1gi1nang5,自家人)。这个概念很容易被大家自然地理解为潮汕地区(潮汕三市或者四市)里讲潮汕方言的居民。
笔者认为,讨论什么是“潮人”,必须具有两种意识:一是时空意识,一是认同意识。
先说说时空意识。所谓的“时空意识”,就是地理和历史的意识。
讨论什么是“潮人”这个问题,不但要有地理的视野,更应该有历史的眼光,不能被目前行政区域上的这种“三分天下”的现状所囿。
从历史的视角看,界定“潮人”这个概念应该从旧潮州府的地理概念来考虑,再延及粤东(岭东)地区和省外的、境外的、国外的潮籍乡亲。以前讲“潮州九县”或者“八邑”,这“九县”“八邑”是包括了现在属于梅县市的丰顺县和大埔县的。在这两个县里,都有讲潮州话的居民。甚至,“在清雍正十年嘉应直隶州未设立以前,整个梅州原是潮州地区所属的程乡(后来分出镇平、平远),长期受到潮州的统辖。说客家话的大埔、丰顺二县亦属潮州所管,至近时方才割出。所以研究雍正以前的潮州历史,梅州、大埔都应该包括在内。”(饶宗颐《潮州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何以要建立“潮州学”》,载《潮学研究》第1期,汕头大学出版社,年)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潮人”这个概念的地域界定完全可以放得宽松些,放到“粤东”甚至“岭东”都没有问题。“岭东”在大庾岭之东南侧,地处今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汀(汀州,今龙岩、三明市部分)、虔(虔州,今宁都瑞金石城等)、梅(今梅州市)、循(循州,今惠州河源兴宁五华等地)之地”,而梅州、汀州等则属“岭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清朝到民国,“岭东”“岭东人文”“岭东名士”“岭东画派”之说常被媒体提起。民国时汕头市更有《岭东日报》、岭东同文学堂等以“岭东”为名的媒体和文化教育单位。岭东操客家话的居民与操潮州话的居民常来常往,交流频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陈平原教授在《六看家乡潮汕》一文中指出:“谈‘岭东’,不全然是地理概念,更关切的是历史及人文,约略等于今天的潮汕以及梅州市。所谓‘潮客一家亲’,一是历史上行政区划来回变动,二是经济往来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方言不同,但风俗相近,属于同气连枝。因此,潮汕学者谈岭东,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