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近日,《古今绝艺——李得浓木雕艺术作品选集》出版,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潮州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得浓(年—年)的代表作品进行整理与集合,内容包括李得浓的学术研究、木雕创作、绘画及雕塑,全面展现李得浓不同时期的创作经历及其艺术风格。
国际汉学泰斗饶宗颐为李得浓写下“方家有神技,大匠无弃材”;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大师,在潮州木雕领域,李得浓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当之无愧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古今绝艺——李得浓木雕艺术作品选集》的出版,让人们重新回顾李得浓的艺术成就,更思考其艺术理念“要入乎传统,更要出乎传统”对于当下潮州木雕发展的意义。
撰文:肖燕菁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书
由匠入艺方家神技
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书,是李得浓生前便有的计划。从年起,李得浓就着手选择作品、收集资料,并与挚友、摄影家陈友群走访有其艺术代表作的收藏单位,摄影采集,系统分类,归档整理。年,涵盖了李得浓大部分木雕作品的作品集准备开机印刷,被李得浓的一个电话叫停。
“我父亲当时觉得作品集里面有缺陷,不是木雕作品不够,而是木雕方面的学术文章缺失,还不够系统性。”李得浓的小女儿李庆担任此次作品集的编辑。她表示,相比年的版本,这次的作品集补充了李得浓木雕方面的学术文章,并收纳了李得浓的绘画、塑像、脱胎漆、喷砂彩绘玻璃等木雕之外的作品。
《古今绝艺——李得浓木雕艺术作品选集》(下称“作品集”)是对李得浓创作经历的回溯,更是对李得浓人生经历的一次倒带。
李得浓生于年,父亲为彩瓷艺人。李得浓亦自小爱好美术,即便在资源短缺、发挥空间有限的少年时期,李得浓亦承担起了街道居委会的美术字、黑板报之类的工作,因这份手艺免于上山下乡,留在潮州,于年进入潮州二轻金漆木雕厂。
那时候的潮州二轻金漆木雕厂有着陈舜羌、张鉴轩等一批工艺精湛的潮州木雕老匠人,有绘画基础的李得浓很受老师傅们的喜欢,进入木雕厂第二年后,李得浓就进了技术革新组,成为骨干。
在作品集的最前,是李得浓的两篇学术文章《话说木雕》《木雕呾话》。文章中,李得浓对潮州木雕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与分析。
“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人,是不对自己作品的价值做阐述与鉴赏的,匠人只做作品。学术上的认知、评价与鉴赏都由文人来做。但李得浓对于潮州木雕的认知,对于潮州文化、岭南文化的认知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是新一代手工艺大师的特点。”齐喆说。
李得浓在潮州二轻金漆木雕厂受到最正宗的技法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能工巧匠在潮州并不稀奇,对于李得浓而言,进修与学习是从匠人进阶的关键。
年,李得浓被选中进入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跟随美院毕业的老师们在工艺美术方面进修;年,李得浓成为县里唯一一个被选派前往广州美术学院进修的学员,相对系统性地接触了美术教育,学习雕塑、国画、书法和各类工艺美术。
爱好美术者都有的美院梦,李得浓也有,但因时代际遇未能真正实现。尽管时间不长,但年的进修,对李得浓来说仍是重要的经历。在作品集的最后,李得浓回顾自己的艺术创作,写道:“年轻尝梦想进美院,终因才气未济,短训而已,算是圆点美梦,但梦太短,遗憾多多。黄粱之后,时也,命也,唯天道酬勤也。”
李庆介绍,在经历了传统潮州木雕多层次镂通的阶段后,上世纪90年代至年前后,李得浓尝试摒弃潮州木雕最繁杂的部分,只取其最突出的组织,同时保持整体的通透性与结构的清晰。
由匠人转为艺术家,李得浓的人生路径逐渐清晰。
木
朽木可雕绝无弃材
木雕是与木头打交道的行当。饶宗颐的评价“大匠无弃材”,不仅是对李得浓技艺的赞誉,更是李得浓创作习惯的真实写照。
牌坊街北段的浓园五层是李得浓的工作室,一块两米见方的樟木在靠窗的墙下,李得浓藏了有十多年,因未有合适的构思,迟迟未动刀,如今便一直放着。
潮州木雕多选用樟木,因其性质柔软,易做多层次镂空,且有香气,能够防虫。好木材难得,为了寻得合适的木材,李得浓往往前往江西、湖南等地的深山。
陈友群常常与李得浓作伴寻木。一回,李得浓在广州吃晚饭时接到电话,得知湖南汨罗的山中有好木材,还未通知家人,便和陈友群买了动车票到汨罗,下车后就乘汽车上山。车在半山腰的时候,下山的一辆车爆胎,直冲向李得浓他们的车,距离仅有几十厘米,幸而无恙。陈友群说:“他这辈子见到木头,命都不要了,把木头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当代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赵成民在作品集的序中回忆起与李得浓的初相识,“他看似很傲,有拒人于千里之寒。他浓眉大眼、长发长须,是典型的北方汉子模样,外形和做派都与周边的氛围格格不入!”
李得浓是有些艺术家的怪脾气在身上的。一面是为了好木头甘上深山老林,一面是看到奇形怪状的木头便走不动道。
“人家常说,朽木不可雕也,但李得浓说,如果一块好木头,雕得不好,也就变成了朽木。”陈友群在和李得浓出差的时候常常见到李得浓蹲在一块不规则的树根前,抽着烟若有所思。那些被李得浓的妻子柯少玲评价为“可以拿去烧柴火”的木头往往被李得浓带回家,鬼斧神工之下,奇诡怪异的树瘤与金碧辉煌、精雕细琢的潮州木雕完美衔接。所谓“大匠无弃材”,根本在于妙手。
李得浓的木雕《游目骋怀》取材天然的瘤杉根部,瘤杉根部状似一只抽象邀游的动物或是扑面而来的浪潮。李得浓将一只木雕蟹篓置于其中,蟹篓好似在浪花中激扬。篓外篓内七只龙虾生猛活泼、游态各异,十四只大鳌高扬的螃蟹在浪花和小草之中游弋,根瘤的斑点似是浪花溅起的水珠。
李得浓认为,潮州木雕的立体镂通是玲珑剔透、繁复多变、四面可观的精品,因而要面面俱到,但面面俱到容易落俗,匠味较浓。因而他有意识地将树茬和结瘤保留于作品中,形成底座之状,树茬的密实和天然重量感与手工镂通作品的对比,拙与秀便一目了然。虽然没有体无完肤的雕凿,但金碧辉煌的蟹篓与原木的韵味融为一体,富有现代的气息。
“我父亲一直坚持,他的东西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可以进入博物馆里的。”李庆认为,李得浓的作品细看,每一件都不重复。
李得浓曾说,现在博物馆里面的东西,其实也就是以前这些民间工艺的东西,经过时间沉淀,然后变成了文物。现在制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也要达到今后的文物水平才行。
艺
无心插柳钻木取火
“出此小集,算是圆了自己一个梦,也是缴交多年来师长同行、亲朋好友敦促的作业;也算是我无心插柳在木雕行当漫步四十余载的偶拾小结。”李得浓一开始并非以潮州木雕为志,但凭借其个人的艺术秉性、地方文化的滋养以及其不断求学的坚持,成为潮州木雕国家级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潮州己略黄公祠被誉为“潮州木雕博物馆”,李得浓常常在那里一看就是一天,喝酒吃饭,骋怀于木雕艺术殿堂中。柯少玲回忆,李得浓出门,时刻抓起手边的纸,或是酒店的便签、信纸,或是当天的报纸,画下他觉得值得画的东西,“他像个小偷一样,这里偷一点,那里偷一点,看到有好的东西就拿过来、学起来”。
年,李得浓与赵成民考察日本,看了大量的佛教寺院、建筑和雕塑,参阅了大量的日本佛教绘画、壁画和屏风的艺术成果,与日本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探讨了两国的艺术脉络。赵成民回忆,二人在灯火辉煌的银座街头漫步,李得浓首次出国,激动万分,真诚地说:“感谢您给了我这次机会开了眼界,以后我们真应该到世界各地走一走,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可以用来丰富潮州木雕。我就不信咱们搞不过古代的传世木雕之作!可做的事太多了。”
潮州木雕以其金碧辉煌、繁复华丽的风格独立于世。但当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大机器生产方式产生碰撞,现当代艺术门类层出不穷,不论是作为产品或是艺术品,都不得不思考潮州木雕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
齐喆认为,如今提倡一种传统工艺的地域特色,并不是要让创作者拘泥于地域文化的封闭性,恰恰相反,是要通过当代的艺术创造对地域传统进行创造性利用,突破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地域文化转化为既有普遍性又有地域个性的作品,成为可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人沟通的媒介。
“李得浓提出,木雕艺术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也必须具有个人的特征,我觉得这一点抓到了艺术的本质。同时,他说现代木雕的创作,一定要入乎传统,又出乎传统,必须寻找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契合点。这样的认知是他的创作超越其他民间木雕大师的根本所在。”齐喆说。
李得浓在作品集后记中写:做木雕如学生做作业,勤奋才能得分;做艺术像做人一样,需诚才能真。愿与同行为师为友,相互邻挈,同为繁荣木雕艺术而“钻木取火”,也是出此小集之初衷。
“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潮州木雕是有变化的。希望能够有后来者,通过这本书得到艺术上的启发或是研究上的精进。”李庆认为,这本作品集是李得浓对自己所学的剖白。“通过这些图片能看到我父亲是怎样去设计作品、怎样交代作品中的规矩。他把这些给外面的人看,能够学多少、是否有创新,要看他们自己。”
李得浓生平简介
◎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
◎年毕业于潮安六中。
◎年在潮州民办工业工艺瓷厂任瓷花纸设计师。
◎年进入潮州二轻金漆木雕厂。
◎年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
◎年参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开元镇国禅寺的佛像雕塑。
◎年参与潮州韩文公祠韩愈像雕塑,同年为广州酒家、泮溪酒家等设计制作木雕装饰。
◎年为广州白天鹅宾馆贵宾厅设计制作木雕芭蕉系列门罩、天花。
◎年成立潮州市新桥美苑工艺厂,任厂长。
◎年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阁景区制作关公及北帝雕塑。
◎年为法国巴黎中国城设计制作木雕及喷砂彩色玻璃等。
◎年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叩齿庵大雄宝殿制作雕塑佛像及十八罗汉等。
◎年被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同年为广东四大名园之顺德清晖园设计制作木雕挂落、门罩、净角、檐口板等。
◎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被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首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委员。
◎年5月被聘为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年被聘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工艺美术研究员。
◎年1月被评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年10月因病逝世。
■艺评
散发着浓烈时代气息的古老艺术
李庆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一种是追求“雕缋满眼”的繁华,一种是欣赏“自然可爱”的清雅。潮州木雕展现的完全是追求“错彩镂金”的富贵美,技艺上追求复杂奇巧、华丽多姿,题材上丰富多彩,图案语言上体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境,将繁缛复杂的雕刻追求推向了高峰。
李得浓正是将这种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繁华,表现得更加有情有趣,富有绘画艺术的境界。以他的作品《百忍堂》屏风为例,该件作品规格cm×cm×60cm,是由三件独木雕刻而成的潮州木雕多层次镂通雕花板组织而成。作品内容取材于《旧唐书·孝友传》,相传郸州人张公艺,九代同居,唐高宗经泰山闻此事而亲幸其宅,闻张能九代同居缘由,张取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嘉奖其义,赐以缣帛。
整件作品的木雕构图处理是以“之”字形径路关系构成,把不同时空不同距离的物种完美组织在一起,尤其是中间的百忍堂故事,人物、动物、树木在15厘米的厚度上完美地表达,令人赞叹。人物、马匹和亭阁与树木的表现疏密有序,毫不累赘。运用戏剧、舞台虚拟的表现手法将不同时空的主题故事清楚地交代在同一个画面上,能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故事内容,又经得起仔细端详,品味人物和环境。刀刀到位,点点不虚,精雕细琢,对物体的穿插处理,来去分明,并非自然的模仿,而是概括和提炼。借超厚的木头,使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立体感都能尽情明了地表述,借一门一亭、一树一石、一草一花等简单的物象为径路的转折和连接情节的延伸,给人以仰望和遐思。此件作品制作历时近十年,可以说是李得浓的封刀之作,也是目前潮州木雕较难得的艺术品。此作品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上获得好评、备受青睐。
从李得浓的作品中,我们不但能感受到他对潮州木雕的深刻认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更感受到其在继承、发扬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新,古老的艺术散发着浓烈的时代气息,这就是他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也是包括潮州木雕在内的民间艺术赖以发展之所在。离开创新,任何事物都没有生命力。作品《百忍堂》屏座开创了潮州木雕在屏风设计制作的先河,也是首例传统和现代结合的表现手法,格调清新。这是以往潮州木雕屏风从未有过的形式。作品雕刻技法和纹饰变化都是荟萃了潮州木雕的精髓,尤其是文武身人物的衣饰图案,是目前对几乎要被遗忘的传统纹饰的挽救,是李得浓继《憩息之舟》《喜悦归》之后的另一件大型力作,也是潮州木雕精品的一张名片。
艺术是很难以价格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在于原创性,在于设计的灵魂,在于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者的气质、格调和精神。艺术是重精神、重品质、重格调,而这种体现是内家里手的鉴藏,而非以市场价格来衡量,艺术品是风雅物,何言于浮华!艺术是无价的,难以用价格衡量,但是否无价格的体现也难以展示出作品的艺术性?而这,只能让时间来见证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