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好潮州牌坊街让后人了解历史南方新闻网 [复制链接]

1#

走在潮州古城的牌坊街上,肖湘源能清楚说出每一座牌坊的来历,还能回忆起复建牌坊时寻得每一块构件的欣喜。

作为基层文保工作者,肖湘源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就和这条古街结下了不解之缘。

“牌坊街是世世代代潮州人的情感寄托,更是潮州文化的根脉。”肖湘源说,一座座牌坊的背后,是古代潮州崇文重教的缩影。唐宋以来,潮州人才辈出,太平街上的牌坊就是当时为表彰名贤而设,明清最为兴盛,城内共有多座牌坊,因此也叫牌坊街。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牌坊街被老百姓称为“大街”,游客慕名而来,却看不到牌坊的踪影。因为历史原因,大街的牌坊曾被全部拆除,大量石构件变成建筑废物,部分精美的石雕、石刻散落民间。

年,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启动。文保人员手上仅有的资料是20余张历史照片,早已斑驳、发*。通过不断地比对,修缮团队基本还原出多座牌坊的形制和建筑工艺。

“最难的是要寻回流散的牌坊构件。”肖湘源记得,当时潮州向全城发出“寻宝启事”,倾尽全市之力来寻找每一块构件。在最初阶段,肖湘源和同事挨家挨户去询问,去比照,找回了匾、碑刻、石雕等部分小巧精致的构件。有一回,他们还意外在一个荒废的鱼池里找到了一块牌坊次间匾额构件,欣喜若狂。

“我们总共寻回来多块构件,尽可能把这些老牌坊构件安置在复建中不同的牌坊上,使每座牌坊至少有一块原构件。”肖湘源回忆,这次重修选取了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23座牌坊,在原址、原貌修复的基础上将牌坊的体量作了调整,以便消防车能通过,为古建筑减少灾害隐患。两侧近米长的民国骑楼也依照原始风貌对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式的维修、加固。

在文保人员和潮州市民的共同努力下,23座牌坊、古街路面、沿街骑楼在3年内修复完成。重新开放的那天,老一辈的潮州人难忍激动,带着家人回到这条曾经熟悉的牌坊街上,笑着抱抱状元坊的大柱,眯着眼辨认牌坊上的名人字迹,告诉后辈要好好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古城,对广大基层文保工作者而言,既是鞭策,也是鼓励。”肖湘源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我做了大半辈子的文保工作,对这座城市的文物很有感情。能守住它们,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希望每一代文保人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南方日报记者*堃媛实习生程钰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